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新录建议:推广稻鱼虾共作技术 助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单纯水稻种植效益下滑,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种植户减产亏损时有发生。”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新录提交《关于加强稻鱼共作技术推广,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提案》指出,当前不解决好水稻种植提质增效问题,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水稻生产会出现大幅滑坡,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蒋新录告诉记者,平罗县农民周生林2020年种植水稻1850亩,采取稻鱼、稻蟹、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为市场提供了绿色、生态大米,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稻鱼共作实现种养综合效益每亩500元,仅种植养殖业增收92.5万元。

  “实践证明,稻田套养鱼生态种养方式是解决水稻种植提质增效问题有效途径,生态种养方式可生产绿色或有机大米,实现大米优质优价,鱼虾蟹等养殖利用稻田水面和田中自然生态饵料,投入少,费用成本较低,所产的鱼虾蟹鸭等收入比普通水稻种植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了水稻种植提质增效,破解了水稻单一种植效益低下的难题,降低了水稻生产经营风险,全区93万亩水稻如有一半实现稻鱼虾共作,增收潜力将十分巨大。”蒋新录说。

  但实际生产中,蒋新录了解到,稻鱼虾共作技术受一些因素影响未能全面推广普及:规模限制,稻鱼共作技术需要稻田四周需开挖深沟,才能实现稻鱼共作技术要求,保证鱼类生长期间遇到天气干旱时的用水需求。分散种植的小农户由于种植田块零散、面积小、产量低、收入少、稻田四周不愿开挖深沟,不便于稻鱼共作技术推广。技术门槛,稻鱼共作技术科技含量较高,需要精通水稻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技术完美配合,需要较好的生产管理技术,对种植户生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蒋新录建议全区加大稻鱼虾共作技术宣传力度,积极做好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帮助农户做好种养田块协调安排工作,为稻鱼虾共作创造适宜生产条件和土地规模,破解稻鱼虾共作基础设施方面的难点。农业部门要协调农技中心和水产中心技术力量,做好鱼虾蟹鸭等品种选育及稻鱼共作技术配套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抓好科技示范户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方位为稻鱼虾共作技术做好服务。



新闻来源:华兴时报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