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现代渔业打出三张牌

日照市东港区海岸线78.9公里,海域面积2646平方公里,近海水质为一类、二类水质标准,适宜南北方水产养殖品种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养殖,东港区水产品产量实现连年增长,年均增幅4.5%左右。今年预计实现水产品产量9.3万吨,同比增长5.6%。

对虾创名牌

“得益于院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选育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新品种、脊尾白虾‘黄育1号’新品种,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国对虾国家级良种场,同时也创建成为省内唯一一家脊尾白虾省级良种场。”坐落在东港区涛雒镇的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来不断的科技创新和规模拓展,实现了种苗研发、繁育推广和规模化养殖。

13座亲本保种室和育苗室、3000m³的独立的保种水体、6000m³的育苗水体、2000㎡的工厂化养殖面积、100亩室外良种培育池、460㎡饵料室、46㎡化验室等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最优的发展“温室”,每年度国家、省、市级苗种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如今,这里已经打造成为以中国对虾良种繁育为主,多品种综合繁育基地。其中,年选育越冬中国对虾“黄海4号”亲虾3.6万尾,繁育中国对虾无节幼体380亿尾、苗种3.8亿尾,繁育南美白对虾幼体180亿尾、日本对虾幼体100亿尾、脊尾白虾苗种1000万尾、梭子蟹苗种1900万只、牙鲆苗种500万尾,年均产值1560万元。苗种销往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沿海省市,中国对虾亲本选育及苗种销量占国内总数的50%以上,供应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海马创品牌

海马作为名贵的海洋生物,被称为“南方人参”。我国从1958年就有人开始尝试海马的养殖,然而,病害和繁育能力低的困扰使海马养殖业一直无法突破。

近年来,东港区持续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加强科研合作,促成日照市水产集团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展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实验,苗种成活率90%以上。

东港区还通过“园区+企业+农户”组织形式,以大带小,为养殖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目前,东港区涛雒镇已有8家养殖户办理了特许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养殖总面积达9300平米,养殖海马约500万只。在带动本地养殖同时,东港区还将膨腹海马亲本成功推广到了威海、莱州、辽宁等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

日照市水产集团还新建占地面积超13000㎡的海马育种研发中心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挖掘养殖海马的生物医药及保健产品研发,打造育、养、加工、制药于一体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园区建成后,可年产海马1000万尾,产值达1亿元以上。


混养创招牌

“单纯养虾蟹,养殖水太肥,不仅对虾蟹生长无益,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贝类主要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虾蟹过剩的营养物质可以由贝类消耗掉,这样一来,水质会变得更好。”

在一个养殖空间里,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美国红蛤等一起“生活”,日照市禹海红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明介绍,这正是东港区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创新推出的虾蟹贝池塘多营养层次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虾蟹成活率,还节省养殖成本,恢复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养殖车间建设物联网中心,示范带动现代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开展的循环水养殖单位水体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倍以上,节水30倍以上;”海水鱼循环水育苗系统构建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组阶段性验收;首创江北地区池塘石斑鱼、海参轮养模式,亩产石斑鱼800-1000斤,养殖效益比传统模式翻一番以上……

在不断创新中,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里的“一湾生态水”收获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园区也荣获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荣誉称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也于今年10月份通过验收。(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田港文 李扬 报道)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