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送给周总理的大使鱼肉质鲜嫩清香却是土著鱼的毁灭者
人为引入外来物种,最后在我国造成生态灾难,甚至对我们自身产生危害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要想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我们是不是要注意些什么?
查看大图
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一条鱼,不过它不是我国的土著物种,而是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了食用而引入我国的。这种鱼的味道鲜美,吃过的人都赞口不绝!不过,它也有一些坏处,那就是摄食凶猛,严重威胁本地鱼种的发展;身体里携带三种鱼类病毒,对本地鱼的破坏性极大。
查看大图
自古以来,鱼一直都是餐桌上的美食,人们甚至根据不同的鱼类形成了不同的吃法。在大家眼里,鱼只有好不好吃、能不能吃的区别,而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分。但今天介绍的这种鱼,它却是矛盾的集合体。它肉质鲜嫩清香,是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食物,但在野外,它却是生态的破坏者,是科学家们头痛的对象。
它是谁呢?它就是虹鳟,大麻哈鱼的“堂兄弟”!
查看大图
在北京,提起“虹鳟鱼一条沟" ,那名气是相当地响。这条沟位于怀柔区雁栖镇,全长50千米,沟内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是以虹鳟鱼垂钓烧烤、果品采摘和自然风景等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景点。
沟内道路旁,垂钓园、度假山庄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通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这里逐步形成了以养殖.游钓、餐饮、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雁栖不夜谷”休闲观光渔业带。每逢节假日,“虹鳞鱼一条沟”总是热闹非凡,“虹鳟”招牌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山溪边、山腰上,也都是围着饭桌开心聚餐聊天的游客。
查看大图
的确,虹鱒鱼是这里的闪亮招牌。由于怀柔一带的山泉水源充沛,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最适合虹鱒鱼等冷水鱼的繁殖和生长。在泉水里生长的虹鳟鱼,肉质鲜嫩,皮脆刺少,无论是烧烤、侉炖、生吃鱼片或是其他做法,吃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最原生态做法的蒸烤虹鳟鱼,不仅形状好看,而且外焦里嫩,再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味道更显浓郁。比较大的虹鳟鱼可以段烤,就是先切成大小合适的段,在酱料中腌制四五分钟后,再上火烤,由于增添了酱料的香味,味道更加丰富。近似西式做法的锡纸烤极富想象力,配料简易上手,只需要洋葱、姜丝和盐,就能充分发挥出虹鳟鱼本身的鲜嫩和清香。
查看大图
倚炖是北方做鱼的一种普遍方法,就是先上糊、再油炸、最后炖,如此做出来的家常的美味,总会勾起人们一些儿时的记忆。不过,“虹鳟鱼一条沟”做的侉炖虹鳟鱼不用油炸,只将鱼焯一下水,再在锅里煸一下整烤虹鳟鱼就可以炖了。
这种做法最能体现农家的味道,看起来每家都没有差别,可仔细品尝,每一家都各有特色。这种味道上的区别,也许恰恰就是对食客的最大诱惑。
红烧、炸鱼排和生鱼片等,也是这里常见的做法。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生吃,因为许多其他的鱼如果切成薄片就碎了,而虹鳟鱼却可以被切成近似透明的薄片,吃起来有脆嫩、爽滑的感觉,再加上精细的蘸料,味道就更鲜美了。
查看大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像是在读一篇美食指南或者是厨房宝典?千万别被美味迷惑了,现在就让我们慢慢揭开虹鳟鱼的面纱。
说起虹鳟鱼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它的“堂兄弟"大麻哈鱼,你一定有所耳闻。虹鱒是隶属于鲑科鲑亚科的鱼类。鲑亚科是一个以盛产世界冷水性重要经济鱼类而著称的类群,包括大麻哈鱼、鲑鱼、红点鲑等,其中大麻哈鱼最出名。
大麻哈鱼是动物世界中一种神秘和悲情的物种,一生中要经历两次几千千米的远航,一从出生 的江河奔向海洋,成熟后再溯河而上,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产卵。在它们的体内似乎潜藏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本能,世代相传,诱惑着它们去满足一次惨烈的流浪欲望。
成熟的大麻哈鱼会从河口逆流而上,甚至要飞跃瀑布,或者从河中障碍物上飞跃过去。这是对它们游泳能力的考验,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冲出水面,才能跳过障碍物。它们“飞越"瀑布的行为,多少年来一直被赞为奇观。
它们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摄食,所以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亲鱼到达产卵场后,首先要掘出浅洼,把卵产在洼中,受精卵则沉到洼底;之后,亲鱼还要用细沙砾把卵覆盖,并一直守候到孵化完成。大麻哈鱼的这种长征很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因为大多数个体都会在“长征”的途中死去,有的则被海雕、棕熊等天敌捕获。
就算能够幸运地到达终点,因成功交配都已经筋疲力尽的大麻哈鱼,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就这样,许多个体在完成了一生中注定的返乡之旅后,同时也把漂泊的灵魂托付给了梦中的故乡。
查看大图
虹鳟是大麻哈鱼的近亲,所以它的长相也与大麻哈鱼十分相似,如侧扁的体形,圆钝的吻部前端具有较大而有些歪斜的口裂,上颌具有细细的牙齿。当它们性成熟时,沿着身体的侧线会生出一条呈紫红色或桃红色的彩虹带,一直到达尾鳍的基部,非常艳丽,“虹鳟"的名字也因此而得来。
查看大图
虹鳟十分追求生活品质,往往在山涧、河川、溪流等冷水中寻找这样一处地方,那里水质澄清,溶氧较多、流量充沛、基础设施好,真是羡煞旁人!
虹鳟属于高寒鱼类,原产地是在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东岸一带, 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由于虹鳟外表美丽,很容易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对象。例如,在画家蓝丽娜创作的系列鱼的艺术作品中,虹鳟就是其中之一。她是第一位用漆画和油画来表现虹鳟鱼的画家,画中的虹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好像眼前有一条在河中正游着的鱼,能使人感受到空灵的意境。
同样,由于虹鳟的美味,它也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食物之一。有专家研究发现,本地居民每周只需要食用两次虹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血栓的发生。这说明,人们还吃虹鳟,绝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而是还有着健康方面的考虑。
查看大图
因此,人们对于如何利用虹鳟来发展经济想尽了办法,而事实也证明,虹鳟在这一点上没有让人们失望。
从1866年开始,虹鱒被移殖到美国东部,后来陆续在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东亚等地区人工养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名贵鱼类,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优质养殖品种。
现在,虹鳟的名声已经超过了它的“堂兄弟"大麻哈鱼,尽管它们出名的缘由大相径庭:一个靠着轰轰烈烈的故事成名,一个靠着实实在在的美味飞升。
即使离开自然山水,人工养殖的虹鳟仍然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水域。为了适应它的特点,人们一般都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水流的刺激可以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它们体内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
虹鳟的适应能力强,它既可以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只不过转换水成分时需要一个过渡。
我国虹鳟引入的过程颇为传奇。据说,蒋介石初到台湾时不习惯吃海水鱼,于是台湾当局便拨专款在台中县谷关建立了养殖场,并从美国引进了虹鳟,派专人进行饲养,供蒋介石食用。因此,在台湾,人们也把虹鳟称为“总统鱼"。
而在我国内地,虹鳟是1959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问我国时,作为国礼赠送给周恩来总理而传人我国的,共有8000枚受精卵和6000尾当年鱼种。由于这个缘故,虹鳟成为中朝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被誉为“大使鱼"。
查看大图
虹鳟来到我国后,首先在黑龙江海林市横道河子镇进行养殖并取得成功。1963年,我国自行人工繁育成功。20世纪80年代末,虹鳟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已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品种,遍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等地。
不过,虹鳟并非只有在北方才能生存,它们在浙江的新安江也同样能生存。新安江的虹鳟也是源于当年朝鲜的馈赠而特意在南方寻找的一个理想的家园。新安江的水温适宜,刚好吻合了这种珍贵冷水鱼种苛刻的生长需求。由于这里有一江好水,新安江不仅成为虹鳟这一来自北美洲的国际名鱼的理想落户地,更因这里拥有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得虹鳟得以繁殖生息,不断壮大,从而成了新安江水产业的一大特色。
查看大图
由于虹鳟所具备的食用鱼的诸多优点,它被引入世界很多国家,成为当地的美味佳肴。但是,在它的身上,也具备外来入侵物种的诸多性质,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一些地区成为了入侵物种。
有记载的鱼类引种可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国的鲤鱼和金鱼分别在12世纪和17世纪作为食用鱼和观赏鱼引入到了欧洲。它们在原产地本来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被引入欧洲的最初几年也确实受到了欢迎,但由于那时人们对于鱼类入侵还没有认识,引种后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引入的鱼类被随意投入天然水体,之后又由于欧亚人民饮食习惯的差异,鲤鱼在引入地天然水体大量滋生,为其后来形成入侵物种提供了条件,从而对当地土著鱼类和水生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虹鱒为游泳迅速的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它的幼体以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贝类、甲壳动物、鱼类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虹鳟经驯化改变了其固有的食性,已成为杂食性鱼类,能很好地适应和取食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
但是,如果回归野外,它们仍然能够恢复摄食凶猛的习性,成为掠食性鱼类。虹鳟全年均可摄食,甚至产卵期间也照常捕食。每天早晨和黄昏,食欲最旺。它们一旦逃逸到野生水体中,那里的底栖动物、幼鱼以及浮游动物将遭到毁灭性的捕食。
查看大图
已有证据表明,在日本北海道的溪流河道中,就是由于逃逸到野外的入侵物种一虹鳟,对当地土著物种——马苏大麻哈鱼幼苗的捕食,引起了马苏大麻哈鱼数量的下降。
虹鱒的怀卵量因其遗传因素和营养状况而有所不同,一般雌鱼一次怀卵量可达1000~7000粒。天然产卵场在水质澄清、具有石砾底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雄鱼同掘产卵坑,雄鱼保护领地。
这样的繁殖特点使得它们若有机会逃逸到野外,即可在短时间内增加种群数量,迅速挤占本地鱼种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在我们的母亲河一黄河上游干流水域建立自然种群的虹鱒,已经通过种群的快速增加而抢夺土著鱼类的饵料栖息空间和产卵场等,对土著鱼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土著鱼类,如原唇裸重居鱼、花斑课鲤等。
查看大图
如果看了上面的一些理由,你还没有觉得虹鱒一旦成为入侵物种会有多大的危害的话,那么,你如果知道它所携带的三种病毒性疾病,就会感到不寒而栗了。
在水生生物入侵的同时,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是其可能携带一些疾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这些水生生物的帮助下,形成了协同入侵,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生物入侵危害。虹鳟则不幸成为了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引进虹鳟的同时,三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也被带入我国,不仅给部分地区虹鱒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也由于不同地区间频繁的调苗运卵,使危害蔓延,给更多的水产养殖带来威胁。
查看大图
第一种疾病叫做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是一种以暴发性流行为主的严重的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常引起多种鱼类发病,包括虹鳟和大菱鲆、鲈鱼、等,死亡率高达90%以上,能够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过去VHS主要流行于欧洲一些国家。比利时、保加利亚、瑞士、瑞典、苏联均有报道。近年来,随着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急剧增加, VHS已经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
第二种疾病叫做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是鲑科鱼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疾病。它是极其严重的一种世界性鱼病,主要危害虹鳟、银鲑、大西洋鲑、大菱鲆和大西洋鳕等十余种常见养殖鱼类的鱼苗和幼鱼,死亡率在90%以上。发病后残存未死的,可数年以上直到终身成为带毒者,并通过粪便、鱼卵、精液排出病毒,继续传播。
第三种疾病叫作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也是一种毒力很强的急性、全身性的严重传染病,常发生于虹鱒和其他鲑科鱼的鱼苗中,包括硬头鳟、大鳞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和大西洋大麻哈鱼等,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虹鱒感染这种疾病后,对鱼苗或幼鱼的危害较大,死亡率高达70% ~ 90%,甚至100%。
IHN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最初于20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养鱼场发现,并流行于这一地区养殖场的鲑科稚鱼、幼鱼中,后来在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也曾检测到这种疾病的病毒。它也给世界鲑鱼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88年, 我国在东北地区各虹鱒养殖场陆续发现IHN病毒,后来又在深圳和北京的2个水产养殖场的牙鲆、虹鳟以及从美国进口的匙吻鲟的卵中也检测到这种病毒的存在。随着我国虹鳟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引进虹鳟种苗及其鱼卵等,IHN的传入已不可避免。
查看大图
虹鳟鱼的引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福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它们是否能够构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就没有过多的关注。人们往往是直到出现危机之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虹鳟的引种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我们大快朵颐,使味蕾得到愉悦的同时,是否要思考一下,怎样才能避免那些令人不快的后果呢?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科技手段消除这些危害,不过这种办法目前不能实现。另一种就是在引入外来物种时充分考虑其特性,有针对性地引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后一种方法的实操性很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那么因为人为原因引入外来物种,最后造成生态灾难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查看大图
话题:你吃过虹鳟吗?现在知道它携带这么多病毒之后,你还敢吃吗?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