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死了是由于不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才会导致小鸡死亡,及时母鸡捂在肚子下面也是不会活的,死了是不会复生的,也非常的难救。初出壳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很容易出现死亡的现象。
所以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的平衡,容易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数量少,加上放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或有其他的刺激等,常导致鸡群相互拥挤,一般农户养鸡较为合适的密度是1~2周龄30~40只/m2,以后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到7~8周龄时降至10~15只/m2。同时,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相互挤压。
农户喂鸡,一般采用自产的玉米、细米或是剩饭、青菜等单一饲料喂鸡,缺乏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
育雏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由于雏鸡新陈代谢旺盛,鸡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浓度达到5.8%时鸡群就会出现异常;浓度增到15.2%则出现昏睡。另外,鸡排出的粪便产生大量的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疾病。
鸡舍地面或炕面的垫料长期不换、不打扫,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给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传播创造了条件,增大发生和传播的机率。
如用药不及时,延误病情;用药过量,引起中毒;使用药物不当,很多养户把某种药当成“万能药”,一旦发病便用该药,致使鸡只使用此药过多,引发营养代谢病,产生抗药性与耐药性等等。另外,目前市面上假药及不合格药品众多,养户难以分辨真假,也是造成死鸡及养鸡成本增高的原因。
如发病、炎热季节或大病初愈时,家禽食欲下降,饮欲有时增加,新陈代谢旺盛,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若此时未能及时补充营养,则会造成鸡只生长缓慢,死亡增加。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