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春季常见四种病害
异育银鲫发病,除由生物病原和非生物因素引起外,还和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疾病、环境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养殖户只需抓住鱼病防治和及时治疗,能使异育银鲫养殖达到最佳效果。异育银鲫在春季主要有以下四种鱼病:水霉病、烂鳃病、竖鳞病和气泡病。
水霉病
1.流行及病因: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经由水而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2)池塘水环境不好,易出现浮头,鱼体冻伤,就易感染水霉病;(3)一些底质较差,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
2.症状: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
3.防治方法:此病以预防为主,难治疗。(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毫克/升生石灰或20毫克/升漂白粉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银鲫,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3)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立方米,具有一定治疗效果;(4)病鱼用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分钟-20分钟;(5)发现鱼已感染水霉病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菖蒲叶2.5公斤-5公斤、食盐0.5公斤-1公斤,加入人尿2公斤-5公斤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烂鳃病
1.流行及病因:此病是异育银鲫较严重病害之一,流行广,损害大,全年发生,4月-10月为流行季节。引发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指环虫、粘孢子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2.症状: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一是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刺激,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二是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三是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易见。四是中华鳋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故称“鳃蛆病”。
3.防治方法:(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防治:①二溴海因0.3毫克/升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用鱼复宁和大蒜素按0.2%比例拌饵投喂3天-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防治:①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用药200克。
竖鳞病
1.流行及病因:此病春季为高发季节,病鱼会交叉感染,因此有时一口塘感染率可达到50%左右,以小塘最为严重。病因是鱼体受伤,池水浑浊和鱼体抗病力下降。
2.症状:病鱼鳞片竖起,体表粗糙,竖起的鳞片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鳞囊内积聚半透明状的含血渗出液而使鳞片竖起。稍压鳞片,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鳞片随之脱落。病鱼腹腔膨大有腹水,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持续几天后病鱼就会死亡。
3.防治方法:(1)预防:越冬期间与越冬前后给池塘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拉网、倒池或倒箱并箱时操作要细微,之后应及时用用3%食盐水或3%小苏打混杂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2)治疗: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立方米用药0.5克-1克,兑水均匀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内服鱼用菌病消,每公斤饲料加入菌病消8克-10克,做成颗粒投喂,连喂5天-7天。也可内服复方新诺明,按每天150毫克/公斤-250毫克/公斤鱼体重混入饲料中投喂,连喂5天-7天。
气泡病
1.流行及病因:在异育银鲫鱼苗、鱼种阶段均能发生,尤其对鱼苗危害最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是鱼苗培育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因:(1)鱼池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池底经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甲烷,硫化氢等小气泡。(2)鱼池水生植物过于旺盛,经光合作用产出大量氧气而引起氧气过饱和。(3)鱼苗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引起溶解气体过饱和。(4)水中氨气含量过饱和,也会引发此病。气体进入鱼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鱼苗误将气泡当食物,直接吞入。二是气体通过鱼体鳃、皮肤、粘膜等处进入血液,当水温陡升,血液里过剩的气体游离积蓄成气泡,造成栓塞死亡。
2.症状: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鱼体呈无力状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加,体力消耗,鱼体失动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如不急救,会引起大批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1)鱼池不施放未发酵的肥料;(2)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和施肥量,保持水质新鲜,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3)人工孵化用水,不用含气泡多的水体;(4)鱼苗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充气。
治疗:(1)发现此病,迅速注入新水,能治愈此病;(2)水深0.8米每亩用1毫克/升-1.5毫克/升食盐水,均匀泼洒;(3)鱼苗培育过程中,加工豆浆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投喂。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