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治鳝病安全又高效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黄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而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易引发病害。黄鳝发病初期很难观察到,一旦病症明显已经很难治愈了,因此,鳝鱼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梅花斑病。初期于伤口或弱鳝肛门附近等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斑,严重时尾部全部烂掉,漂浮水面而死。防治方法:经常在鳝鱼池内放几只癞蛤蟆,利用其身上所分泌的毒汁,可有效杀死病菌。

    二、发烧病。高密度饲养情况下,黄鳝分泌粘液的速度加快,若换水不及时或换水有死角时,就会因粘液发酵而释放高热,引起黄鳝体温升高。病鳝相互缠绕翻滚,体表粘液脱落,头部肿胀、焦燥。防治方法:减少放养密度,池内增投部分泥鳅,利用泥鳅吃掉剩饵,又可利用它上下翻滚,减少黄鳝缠绕。另外,还要注意换水。

    三、肤霉病。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和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鳢互相残杀致逛公伤而引起的,病鳝身上有绵霉状菌丝,体质瘦弱,很少摄食,终致衰竭而死。防治方法:用占池水重量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各占1/2拌匀),加水溶化后,洒泼全池。

    四、毛细线虫病。黄鳝患此病较普遍,主要是由毛细线虫体寄生于肠壁粘膜层,破坏肠壁组织,引起肠壁炎症。病鳝体质瘦弱,食欲大减,严重时黄鳝常常挣扎窜跳。防治方法:每百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入豆饼3公斤,制成药丸投喂,连续投喂3-5天即可。

    五、缺氧症。此症多发生于高温天气,由于鳝池中温度较高,耗氧较多,导致鳝池缺氧,同时,因水面高温,黄鳝无法探头呼吸空气,导致黄鳝频繁探头于洞外,造成肌体呼吸功能紊乱,最终衰竭死亡。预防方法:经常巡池,抽查鳝体、鳝池水质,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