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武华任何活疫苗与野毒都可能存在重组风险如果过度考虑重组而停用安全有效的蓝耳病活疫苗可能得不偿失

武博士,我们知道您从2000年就开始从事蓝耳病的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自然基因缺失疫苗(TJM-F92株),可以说亲身经历了蓝耳病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蓝耳病的发病率所有增加,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何在生物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蓝耳病还会造成这样大的危害呢?其中反映了蓝耳病毒的哪些特点呢?

:我们首先从蓝耳病毒的特点来看一下这个病。蓝耳病仍然是目前猪病第一大危害,它不仅仅造成母猪流产或育肥猪高热死亡的直接损失,它还是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免疫抑制后的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严重危害养猪业。为什么蓝耳病还在流行?是由它本身的病原学、传播方式等因素决定的。蓝耳病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易变异,产生新毒株,使商品疫苗保护效力下降;通过气溶胶水平传播以及公猪精液和母猪产仔进行垂直传播;而且该病毒攻击天然免疫的巨噬细胞,导致免疫抑制病,感染后免疫力下降,长期带毒,使猪群中存在传播源;具有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加重PRRSV感染。

看来蓝耳病病毒不仅传播形式多样,而且对猪群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武博士,现在很多猪场对自身所处的蓝耳病感染状态认识不够清楚,在蓝耳病检测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PRRS的检测与评估对防控蓝耳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检测和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抗体检测,可以区分疫苗免疫还是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评价猪群免疫或感染状态,如果未免疫猪,抗体阳性提示蓝耳病感染。二是抗原检测,可以区分疫苗毒还是野毒,其中野毒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经典蓝耳病毒和NADC30-Like,特别对亚临床发病的猪抗原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抗体检测关注猪群抗体变化趋势,抗体值上升、阳性率上升说明野毒活跃;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上升,离散度下降,说明免疫应答反应较好,但抗体不代表保护。抗原监测的关键点在于,后备猪配种前,采血清或唾液;要了解产房垂直传播,需采脐带血或者去势时睾丸渗出液;对于发病猪,采血清、肺脏等组织。

的确,科学的检测可以帮助猪场了解蓝耳病的感染情况,武博士刚刚给出的检测建议非常中肯。武博士,当前猪场检出的蓝耳病毒株多样化,相关专家指出,不同毒株之间,甚至与疫苗毒之间还存在重组变异的情况。因此,疫苗安全性成为大家最关注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猪场应该如何选择蓝耳病疫苗?

;安全和效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想要效力好,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想要提高安全,效力可能就会下降一些。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TJM-F92毒株和经典毒株疫苗的博弈,而TJM-F92的名字挂上高致病性的字样,因其他高致病性蓝耳疫苗毒株的毒力确实较强,就统统将高致病性毒株归为不安全的疫苗行列有失偏颇。华蓝康(TJM-F92,悬浮培养)尽管是高致病性蓝耳疫苗,但它是一个非常安全的疫苗,因为TJM-F92毒株致弱机理主要来源于NSP2基因缺失360个核苷酸,缺失后毒力减弱,这已经得到了国外学者的证明。TJM-F92疫苗安全性表现在几个方面:各种年龄猪均安全,疫苗接种后未见临床发热、饮食下降等副反应,免疫妊娠期怀孕母猪未见流产,超剂量(10头份以上)使用仍安全;疫苗病毒血症时间短(约2-4周);水平传播能力弱,即同居感染能力弱;5代猪体内传代没有发生返强现象,大片段毒力基因缺失不易发生返强;不会产生免疫抑制。国内最大的养猪企业多年一直坚持使用TJM-F92株疫苗,猪群稳定,未见生物安全问题,广大的养殖企业也广泛认可华蓝康,特别是在蓝耳不稳定或发病猪场时,可使用华蓝康紧急免疫。

武博士,2020年后,蓝耳病流行毒株发生新变化,其中NADC30-like、NADC34-like检出明显增加、成为主流毒株。当前市场上的蓝耳苗共有12种毒株、72个产品,大家都很关心哪个毒株和产品能对这两个毒株产生保护。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的确,目前类NADC30已经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之一,那么现有的蓝耳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否可以交叉保护NADC30-Like?我们做了活疫苗和灭灭活疫苗效力比较研究实验,发现PRRSV TJM-F92株活疫苗对NADC30-like株强毒攻击具有良好交叉保护,灭活疫苗对NADC30-like株攻毒无保护作用。同时,南农姜平教授团队做了比较TJM-F92和R98对流行NADC30-Like(FJ1402)的交叉保护研究,结果表明,TJM-F92株和R98株疫苗均能够对NADC30-Like的攻击提供良好的交叉保护;攻毒后,TJM-F92株免疫的猪没有临床体温上升,而R98株免疫的猪有部分的发热。

武博士,您刚刚提到灭活苗不能对NADC30-like毒株产生保护,但是近两年,市场上涌现了多款蓝耳灭活疫苗,有不少规模猪场使用活苗+死苗的免疫策略,并且还有许多企业正在跟进研制灭活疫苗。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当前灭活疫苗实验室研究有哪些进展?

2007年我国紧急下发了一个临时的灭活疫苗(NVDC-JXA1株)生产文号,经过十几的使用,直到20191月1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的函》,要求自201921日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生产企业全部停止生产该疫苗。为什么?因为灭活疫苗对蓝耳病的防控作用是有限的。对于近几年灭活疫苗又在猪场开始广泛使用,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比较了CH-1a株市售灭活疫苗和TJM株灭活疫苗效力,结果发现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强毒(HP-PRRSV TJ株)攻毒后均无保护作用。又比较了TJM-F92活疫苗和CH-1a株市售灭活疫苗效力,HP-PRRSV TJ株强毒攻击后,CH-1a株灭活苗免疫猪出现PRRS典型临床症状,3/5猪出现明显的肺脏病变,同时表现出典型的ADE现象;而TJM-F92株活苗免疫猪均未见临床异常,4/5猪肺脏正常。关于蓝耳病疫苗活+死免疫程序,广东农科院张建峰研究员的团队证实,活+死与活苗单免没有区别;南农姜平教授的团队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即活+死与单免活苗没有差异。

从对比实验和分析来看,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和作用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武博士,受疫病形势及国家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猪场开展蓝耳病净化工作。您认为,猪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适合开展蓝耳病净化?净化之后如何保持?

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在5年时间内80%的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站、基地)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我们知道,一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净化基本程序是,减少活疫苗-停用活疫苗-亚单位或灭活疫苗-监测-淘汰-更新-阴性猪群的生物安全措施-保持阴性状态,但是对于蓝耳病,目前没有有效灭活或亚单位疫苗,淘汰阳性猪需要大量财力支撑,国际上也没有成熟的蓝耳病净化技术可借鉴。而且蓝耳病净化除了需要生物安全保障,还需要标记疫苗+配套的RT-PCR试剂盒,达到疫苗与野毒的区分,因此蓝耳病净化还不具备良好条件。目前关于蓝耳病净化还存在一些误区,如灭活疫苗净化、化学药物净化、激素控制的净化,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是否净化需要权衡,如猪群面临感染的风险与净化的维护成本,净化与疫苗免疫的评估。

从武博士刚才的分析来看,蓝耳病的净化的确对现在防控技术和猪场财力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相对来说,华蓝康的疫苗标记功能可帮助猪场实现蓝耳病的净化。据悉,市场在售的TJM-F92株活苗有多个厂家,作为TJM-F92株活苗原研发单位,华威特的华蓝康与其他厂家相较有何独特的优势?

华蓝康与其他TJM-F92株疫苗的区别在于:1)生产关键工艺得到改进,采用悬浮培养技术提高了病毒效价。2)更有效:疫苗批次间稳定,抗原含量稳定在106.0-6.5TCID50/头份,超过国标。3)更安全:无污染、无抗生素、低血清培养,外源病原检测内控标准更严格。4)优化耐热保护冻干技术:更便于储存运输。5)严格控制生产的种毒批次,保障免疫效力。6)持有全球专利和疫苗所有权,独家生产销售。华蓝康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保护效力达到80%以上,对经典的蓝耳病 和NADC30-Like具有良好交叉保护,可以紧急预防时使用,减轻缓解发病,同时免疫效力高于经典的疫苗株。

我们看到,华威特除了蓝耳活疫苗华蓝康,还推出了蓝耳猪瘟二联苗华温蓝。目前该产品的应用情况如何?

华蓝康越来越被养殖户,特别是大型养殖企业所认可,已经成为蓝耳病防控的主流产品之一,特别是我们生产的华蓝康对猪瘟疫苗或其他疫苗不产生免疫抑制,对猪的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大大降低,实际上华蓝康解决了蓝耳病疫苗免疫抑制这个最大的问题,我们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研制出蓝耳-猪瘟二联活疫苗和蓝耳-伪狂二联活疫苗。华威特团队、中监所团队、硕腾中国研发团队经过实验反复验证了二联苗的免疫效果,且一次性通过了中监所复核实验,验证了华蓝康对猪瘟及其他疫苗没有产生免疫抑制。从猪场一线应用情况来看,蓝耳-猪瘟二联苗很受市场欢迎。

面对养猪行业的发展变化,华威特未来在产品研发方面将进行哪些创新呢?

华威特在产品创新上,不仅仅是开发出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疫苗,更主要是技术上的创新,包括我们现在提倡的联免减负、降本增效。华威特一直在研发上加大联苗开发,通过联苗联防,减少免疫次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达到减少成本、降本增效的目的。

谢谢武博士为蓝耳病防控带来了一些新思路!作为一个病原复杂、传播广泛的传染病,关于蓝耳病的讨论一直都是行业中的热点,相信随着对蓝耳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防控也将越来越有力。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