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会客厅茵塞普科技余广滔为人类的可持续昆虫蛋白而奋斗



*本篇全文共7013字,阅读需要20分钟

本期会客厅同步上线播客

滑动跳转不同平台收听

联合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80亿人。在庆祝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同时,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挑战也迫在眉睫,其中,解决“吃饭问题”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之一。

从纯粹以人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制将取决于技术进步,取决于我们对各项自然资源的使用,还将取决于在应对卫生挑战、安全、粮食生产以及气候变化方面的全球合作。

——奥地利科学院维也纳人口研究所的人口学家

托马斯·索博特卡

2022《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COVID-19疫情的经济影响和抗疫措施造成消费者食品价格上涨,饥饿问题正在持续加剧。想要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还有6.7亿人的饥饿问题尚待解决。饥饿问题与粮食浪费也相伴而生,世界各地政府也通常同时面临着餐厨余垃圾无法处理、资源无法回收等问题。

*2022《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制作,报告介绍了世界各地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最新情况,包括对健康膳食成本和负担能力的最新评估。该报告还探讨了各国政府如何调整目前对农业的支持,以降低健康膳食的成本。

报告链接:https://www.fao.org/3/cc0640zh/cc0640zh.pdf

在未来,我们可以吃什么?为我们提供肉蛋奶的动物,它们可以吃什么?未吃完的食物、吃完的食物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一个叫黑水虻的小虫子身上找到。此时国内正有这样一支国际化团队,整合多种技术、建立昆虫工厂,科学高效地养殖与运用黑水虻,在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昆虫蛋白之路上努力奋斗。

本期社企会客厅,我们邀请到了茵塞普科技(INSPRO)的创始人余广滔Elvis先生,分享茵塞普科技用设施化昆虫蛋白生物转化系统解决全球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蛋白质供应短缺难题,建立循环经济,实现低碳未来的故事,为我们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提供他的经验和参考。


余广滔 Elvis

茵塞普科技INSPRO创始人,2010年在香港理工硕士求学期间接触到社会企业的理念,便深深被社会企业用创新技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及环境的精神打动,并在心里埋下了创造一家社会企业的种子,并参加了香港第一届社会企业创业比赛。2011年在香港粉岭创办有机农场,希望复耕香港本地农业,降低进口沙拉菜的碳足迹。于2019年在香港创办茵塞普科技。


茵塞普科技

茵塞普INSPRO设施化昆虫蛋白生物转化系统:致力于解决全球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蛋白质供应短缺难题,同时降低饲料行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对进口鱼粉的依赖,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减少因鱼粉生产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破坏,建立循环经济,实现低碳未来。

本期SDG





从有机农场到昆虫工厂:社创是我的初心


我是一名资深社创人

Elvis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管理学硕士期间,正值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的概念在香港传开,社会创新的种子就此在他心里种下:“用企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出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反哺企业,最终发展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我第一次接触社创时,就非常认可这背后的理念。”

仿佛一切早有注定。在当时,低碳有机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香港年轻人追求的新风尚,而沙拉作为新崛起的健康食品,开始风靡香港各大写字楼。Elvis关注到了这一现象,且敏锐地发现一个与当初践行轻生活目的背道而驰的问题:制作沙拉的原材料往往需要从欧洲或东南亚进口,这样的蔬果往往存在价格昂贵、运输后不新鲜等问题,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2019年客运航班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10的始发国 | 图源:网络

基于这些洞察,怀抱着对社会创新的向往和热忱的Elvis参加了香港第一届社会企业创业比赛,与一伙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团队,在香港粉岭租了几近荒废的农地,拿着锄头开垦农场,为沙拉提供新鲜的有机蔬菜。“我们很兴奋地看到这样一个很好的商业的机会,同时我们也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有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创业之路多艰难。一年之后,有机农场由于技术不成熟、香港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原因被迫中止。但社创的种子已经在Elvis心里悄悄发芽,他认为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食品营养问题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这段创业经历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才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营养来源的关键。


创造优质的昆虫蛋白是茵塞普的Destiny

结束一年多的有机农场创业后,Elvis开始从事政府关系方面的工作,期间也一直对ESG领域、社会创新和绿色科技领域保持着关注,并且兼职于NGO,帮忙推动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科技项目的落地。

茵塞普的诞生存在偶然,Elvis分享道:“某次出差旅途中,我看完了BBC的一部纪录片——《Can Eating Insect Save the World?》,了解到推广食用昆虫能够降低碳排放。这仿佛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Can Eating Insect Save the World?》 | 图源:网络

随着人类对肉蛋奶摄入量需求的增加,畜牧业快速增长,这也造成了15%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小编冷知识:比尔盖茨的《如何避免气候灾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和尚需的技术突破》一书中也提到,如果把全球的牛组成一个“国家”,其放屁打嗝的碳排放总量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美国的碳排放)。而和传统畜牧业生产1公斤的牛肉在养殖、运输等过程中的碳排放对比,饲养昆虫生产一公斤蛋白的碳排放几乎忽略不计。

与其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碳中和”一头牛,不如从源头改变思路,推广更加清洁健康、低碳可持续的昆虫蛋白呢?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之后,Elvis很快去寻找和学习了很多关于昆虫蛋白的知识,通过深入调查,他将目光投到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开始全球推广的可食用昆虫蛋白品种之一——黑水虻的身上。

“黑水虻是可以被称为perfect的昆虫,”介绍到这一关键的小虫子时,Elvis如数家珍,“首先,它们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很快,1万只黑水虻可以在24小时内处理约800公斤的餐厨废物;其次,黑水虻的适应性极强,能处理多种复杂的有机固渣;更重要的是,它们多布于南北纬40度范围内人类活动少的区域,不容易携带人类或养殖动物的病毒,无侵扰风险。因此,黑水虻成为了大部分昆虫蛋白养殖的首选对象。”


黑水虻的生长周期和优势 | 图源:茵塞普科技

“黑水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垃圾处理和蛋白生产。一方面,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一直是让政府头疼的问题,我们了解到香港每天有3600吨的餐厨余垃圾难以处理。另一方面,欧盟在2018年已经允许在水产饲料尤其是三文鱼的饲料里使用昆虫蛋白。虽然距离实现人类可食用昆虫蛋白还有一定距离,但我看到了昆虫蛋白市场的广阔前景。”

基于这个想法,Elvis快速组建起团队,并积极推动项目的进展:“我们当时很勇敢,去环保局局长开会的路上‘堵’住了他,主动地沟通了项目模式和昆虫蛋白概念。后来局长帮我们对接了环保局的同事,让我们能够直接与香港政府部门沟通,幸运的是,我们的想法和概念得到了很多支持。”

2019年初,茵塞普的前身在香港成立,协助香港环保署推动昆虫蛋白项目的发展。同年7月,国家公布了垃圾分类和双碳目标等政策。“前期创业经历积累、团队的创业热情和社会价值感、政策的成熟,我一直在追寻社会价值,当我在决定做茵塞普时,仿佛一种destiny,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茵塞普期望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昆虫蛋白


昆虫工厂:工业化标准化“养虫子”

社创号: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茵塞普在做什么事情吗?

Elvis:茵塞普的目标是解决全球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蛋白质供应的难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规模化地、更加科学高效地养殖昆虫,因此,我们开发了一套设施化昆虫蛋白生物转化系统(Insect Protein Bioconversion System)。这套系统能够将回收好的厨余垃圾用以饲养黑水虻,黑水虻在成长过程中,消耗了多余的垃圾,又产生了优质的昆虫蛋白,一举两得。


设施化昆虫蛋白转化系统部分展示 | 图源:茵塞普科技

在这套系统中,我们引入了运动控制、环境控制、大工业数据、人工智能和昆虫加工生物技术,搭建了一个工业化的昆虫培育系统。打一个易于理解的比方,就像是将小型农户传统的房前屋后养鸡的模式,升级成工业化标准化的养殖系统,从而减少浪费、提高蛋白产出。在这个“昆虫工厂”里,我们既实现了有机固渣的回收利用,又生产了优质的昆虫蛋白,打通了循环经济的链路,让餐厨余垃圾中的蛋白以新的形式“回到”食物链当中。


独特的技术是我们最核心的优势

社创号: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正在将目光投向昆虫蛋白领域,请问茵塞普科技是如何抢占先机,搭建商业壁垒的?

Elvis:工业化智能养殖昆虫蛋白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因此技术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关键。不同于养殖业,科学地培育昆虫需要更加高效标准的工业化系统支持,而茵塞普科技的设施化昆虫蛋白转化系统是第一个能把运动控制、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整合起来并跑通的系统。


设施化昆虫蛋白转化系统部分展示 | 图源:茵塞普科技

开发这套系统除了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团队的组建也是关键。在前海管理局和斑马星球孵化器的引荐下,茵塞普和由三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创办的固高科技*建立了战略合作,获得了在运动控制、环境控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的核心支持。基于昆虫养殖需求,我们将固高科技的技术应用到黑水虻养殖定制化的二次开发。我们在一年之内完成了昆虫养殖系统的三次迭代,真正做到了工业化、标准化,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壁垒。我们团队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在广州联合开展了生物技术研发,在东莞和香港固高科技成立了智能制造实验室,不断优化这套系统。

*固高科技:于1999年由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高秉强、吴宏三位机器人、微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所创办,是亚太地区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外全互联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固高科技专注于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和工业软件五个方向的核心技术研究,通过深入的国内外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培育系统集成商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将固高科技的运控技术及产品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子加工、检测、印刷、包装及生产自动化等工业控制领域。

固高科技官网:http://www.googoltech.com.cn/


小虫子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

社创号:请问茵塞普科技目前的市场与发展重点在哪里?

Elvis:我们针对国外和国内的市场制定了两种不同的销售策略。在国内,我们以饲料企业为突破口,保证供应品质和供应量,重点满足大宗饲料的业务。在国外,我们以宠物食品为切入点,因为许多如鸡、鱼、仓鼠等小型宠物都非常喜欢吃虫子,且它们在食用了昆虫蛋白后通常会成长得很好。比如鸡吃了昆虫蛋白后生产的鸡蛋的质量非常高,因此我们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回购。

我们有专业的品牌和跨境电商的团队,拓宽销售渠道。我们通过香港的贸易公司销售到国际市场,并借由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出口产品到美国,迅速抢占外海市场拓展的先机。多元背景的团队让我们在开拓市场时更具备国际化视角和多重优势。


茵塞普科技业务架构 | 图源:茵塞普科技

同时,我们认为品牌是企业长期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倡导且逐渐实现我们茵塞普科技的slogan——“RECYCLE PROTEIN FOR THE WORLD”,致力于解决全球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蛋白质供应短缺难题,建立循环经济,实现低碳未来。基于此,我们也对如何面向全球提供循环蛋白业务进行了长远的规划。

在循环经济中找到义利并举之路


循环经济是更永续的一个出路

“近年来的资源减少和全球人口增长,让我们对粮食、蛋白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也一直面临着食品浪费、有机固渣处理成本高昂、处理餐厨余垃圾等困境,而且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仍然会产生的许多碳排放,”Elvis提到,“在平衡环境与资源、人与自然这个永久命题中,循环经济*或许会是我们以更永续的、更良性的一个出路。”

*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生态活动家冈特·鲍利(Gunter Pauli)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实施受自然启发的创新,创造包括就业和社会资本在内的多重效益,少投入多产出。”茵塞普正在探索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根本目的就是为上述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循环经济系统图释 | 图源: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目前针对垃圾分类挑选出的有机废弃物多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即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但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效,浪费了很多在生产食物时水分养料等其他自然界资源的投入。茵塞普科技正在用一个更加分散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思路,来重新设计有机固渣回收处理系统,尽可能多地在各个链路环节产生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

首先,茵塞普科技利用黑水虻幼虫来促进食物链中养分的循环,有机废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补充日益增大的蛋白供应缺口,加强优质蛋白供应,每吨有机废物可回收约200千克鲜虫,400千克虫粪。其次,养殖过程中黑水虻产生的剩余废渣和虫粪能作为有机肥料,再次被投入到种植业。最后,养殖的黑水虻被加工成做鱼饲料或其他禽兽饲料,又大量填补了养殖业的蛋白需求。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黑水虻成分可提高免疫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并提高生存率,代替抗生素的使用。这类新型饲料培养出的动物和水产成为了对人类更加安全健康的蛋白来源。除此之外,养殖的昆虫蛋白能替代传统通过远洋捕捞加工的鱼粉,减少了远洋运输对于海洋生态的破坏,也降低了国家对进口鱼粉的依赖程度。我国的鱼粉80%来源于巴西和智利等全球鱼粉供应地。


有机固废处理政策背景及替代性蛋白市场规模 | 图源:茵塞普科技

双碳背景下,垃圾分类政策驱动了垃圾分类行业发展,拓开了循环经济市场,让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垃圾分拣产业、环卫设施产业都迎来了红利期。而茵塞普的循环经济重塑了全球现有的蛋白质供给系统,为有机固渣的回收处理实现技术赋能,大大降低了运输和终端处理的成本和压力,实现了每个环节的正向流动和价值增益,有效降低了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攫取程度,实现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增益。

而在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频繁爆发的当下,保证国家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深刻和长远的意义。昆虫蛋白的本地化生产省去了运输和生产环节,从而具备了价格竞争力,保障了茵塞普在养殖行业可持续的市场增长空间,也响应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降低养殖行业成本和外向型依赖,对于满足优质蛋白需求、保障市场价格稳定又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使用黑水虻幼虫加工成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降低养殖行业成本后,不断增长的肉类市场消费价格也得以缓解。

目前,茵塞普正在与承接政府特许经营的付费处理的环保企业合作。Elvis分享道:“我们并没有抢占原来环保市场的蛋糕,而是提高了原来环保市场项目的收益。原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垃圾处理,现在通过茵塞普的系统养殖昆虫蛋白可以产生收益,大家都在这个业务链条上获得了自己那部分的一个收益,这样让整个链条更良性地循环起来。这样win-win的合作模式也能使得我们快速顺利地跟各个城市的环保企业合作,推动全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进展,实现义利并举。”


茵塞普科技中的循环经济 | 图源:茵塞普科技


行业早期的当下与未来

在国内,昆虫蛋白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仍小于供给量。2021年,全球黑水虻市场价值为1.7576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4.3756亿美元,预测期(2022-202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5.10%。黑水虻被视为牲畜饲料蛋白的可持续来源。


2021-2028黑水虻市场规模示意图(美元)| 图源:Vantage Market Research

固定配料的饲料一般以十万吨甚至百万吨为单位生产,因此需要稳定的质量和产能保证昆虫蛋白饲料供应。目前,茵塞普正在积极扩大产能,以更好地满足下游饲料行业的蛋白需求。茵塞普也在加快和各个城市环保企业合作项目的落地,推广昆虫蛋白理念。

在缺乏成熟案例的当下,和政府协作推进的昆虫蛋白养殖系统在各个城市落地也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茵塞普已经在香港建和东莞打造了规模化的示范案例。东莞示范基地包含58亩建设用地,周边有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可打造循环农业示范;也通过成立东莞市平台公司,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投资总额约2000万元。

“未来,我们将逐步深度链接政府机关、公众企业、再生资源公司、垃圾处理企业,主力推进城市环境治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Elvis说道,“以大湾区为例,如果将大湾区所有的有机固渣转换成昆虫蛋白都满足不了我们大湾区的养殖业需求,所以其实这个缺口是非常大的。对我们来说,我们也希望尽快升级推广这套处理系统,优化资源利用。”



茵塞普东莞示范基地 | 图源:茵赛普科技


不仅是蛋白的可持续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昆虫常常作为末日食物出现。不管大宗饲料还是宠物食品,或是人类可食用级别的零食,高营养价值的昆虫蛋白的应用都将是一场创新革命。现实来看,市场对于食品级昆虫蛋白接受程度仍然普遍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Elvis说道:“未来,茵塞普希望扎根大湾区,拓展国内市场,也走向国际市场。我们会持续去研发,去跟人造肉等相关企业合作。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借助社投盟这样的平台,推广茵塞普的社创理念,在ESG领域形成一个更加良性、更加有社会责任的创业生态圈。”作为2022年社创加速营的营员之一,Elvis在采访中表示:“我认为创业是一个极具挑战、非常艰苦的过程,但却是我一直没变的初心。”


Elvis在社创加速营公开路演现场 | 图源:社创加速营

在问及与创业有关的问题时,Elvis显得十分坦然:“如果单从获利的角度去创业将会很难可持续,因为我们常常有更多比创业更轻松、更稳妥的选择。同时,创业非常需要个人的能力和想法,身体健康也是创业一个重要因素——你一定要熬得住。因此我建议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朋友们多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格。”

Elvis也在积极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之前有机农场的创业经历让我深知,‘种出一棵菜有多么艰难’。因此一方面,茵塞普追求品质胜过品牌,不会过度宣传、务实为主;另一方面,我和家人在生活中也不会过度消费。我个人会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常常与家人沟通互动,因为创业除了要身体健康,心理上也要得到充实。”

“在茵塞普的发展中,我们也在全方位践行永续的理念,不仅融入到产品当中,也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和成员心理健康,这和'Work-life Balance'的理念相同,”Elvis在最后表示,“我们希望的可持续,不仅是优质蛋白的可持续,更是人的可持续、生活的可持续。”


️关于加速营

社创加速营聚焦具有可持续发展基因、 利用创新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早期创业项目(天使轮-A轮),通过“价值评估-价值发现-价值孵化”,聚集多方资源,提升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共建社会价值投资生态。

2018年至2022年已成功举办五期,累计赋能438个可持续发展项目,深度孵化92个项目,召集278位公益导师,联动160家伙伴,传播量达7250万。代表项目如弘润清源、森工新材料、音书科技、碳中宝等。

️关于社企会客厅

《社企会客厅》是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推出的原创访谈栏目,由【社创号】首发,每一期都将邀请一个社企家,一起聊聊“社创”这个事,期待围绕社创家讲述的故事能成为链接社创者和公众之间的触点,让社会创新可以被看见,社会价值可以被发现。

文案 | 竹婷、Leria

编辑 | 竹婷、Leria

采访 | 王番、Leria

审校 | 王番、宝欣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