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蛋价遇冷,猪价起飞,后续警惕市场“三大变化”
进入5月份之后,虽然蛋鸡产能整体偏低,但是鸡蛋价格一直低迷不进,而猪价却随着生猪产能的缩减,以及储备肉收储和猪肉消费的小幅回暖迎来持续上涨行情。5月19日,鸡蛋价格遇冷,猪价则再度起飞,全国南北一片红,不过养殖户也不要过于高兴,后续还要警惕市场“三大变化”。
一、5月19日,蛋价“遇冷下跌”
鸡蛋价格在经历了短暂的贸易商补库,深加工企业为端午食品紧急采购,以及部分地区疫情带来的囤积潮等促涨因素之后,近日鸡蛋价格再次遇冷下跌。5月19日,东北和河北地区保持稳定,河南下跌0.03-0.08元,山东下跌0.05-0.1元,安徽下跌0.03-0.05元,湖北和湖南下跌0.04-0.07元。目前产区东北价格为4.9-5.03元,河南在4.85-4.95元,河北在4.96-5元,山东在4.88-5.15元,江苏在4.6-4.9元,安徽在4.9-5元。
鸡蛋价格遇冷下跌完全在意料之中,虽然蛋鸡产能偏弱,但是消费端更不给力。一方面是面对逐渐升高的温度,养殖户出货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不论是深加工企业还是日常消费都比较低迷,贸易商面对高价拿货谨慎,鸡蛋市场上量快走量慢,导致鸡蛋有所积压,价格下跌。
二、5月19日,猪价“南北一片红”
最近两个星期的时间生猪价格持续保持涨势,5月19日,华东区上涨0.05-0.25元,华中区上涨0.15-0.3元,西南区上涨0.05-0.15元,东北区上涨0.25-0.3元,华北区上涨0.2-0.3元。目前华东区生猪收购限价为7.7-8.3元,华中区收购限价为7.7-8.1元,华南区收购限价为7.7-9.4元,华北区收购限价为7.5-8.2元,东北区收购限价为7.5-7.9元,西南区收购限价为7.3-8元。
业内普遍认为,促使近期猪价上涨主要是这么几个逻辑:1、去年下半年的母猪淘汰对生猪出栏的影响逐渐显现了出来。2、疫情好转之后,猪肉消费迎来好转。3、储备肉收储对市场的提振作用。4、持续高位的饲料价格促使养殖户挺价。5、猪场看好后市,二次育肥影响了当下的生猪出栏量。
虽然早在3月份时,就有专家预测下半年随着产能的缩减,以及消费的逐渐恢复,猪价将会在8、9月份回归8元成本线,到12月份重回9元窄幅盈利状态。但笔者不得不提醒养猪户要警惕接下来几个月生猪市场可能发生的“三个变化”。
变化1、冻肉出库情况。今年3月份猪价跌至低谷,白条肉价格也跌至低谷,同时市场消费也不理想,屠宰企业多将白条肉分割入库,就导致现在市场上囤积着大量的冻猪肉。手里有肉的屠宰企业和贸易商都在等猪价大涨的机会,一旦猪价上涨到理想价位他们势必会出手,出库的冻肉就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变化2、大肥猪存栏量的增加。4月下旬到现在猪价能够上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猪价低迷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降,市场几乎无大肥猪。不过由于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价格,近期开启二次育肥,压栏大猪的猪场又多了起来,虽然这些压栏有助于当下猪价的上涨,但出栏时对猪价来说就是个灾难,2021年上半年猪价的惨跌就同市场大肥存栏量太多有直接的关系,养殖户要警惕步了2021年的后尘。
变化3、养殖户的心态变化。4月中旬以前,养殖户恨不得把所有的猪都卖了来减少损失,但现在养殖户不仅舍不得卖,还有不少猪场在外购仔猪,补充后备母猪,因为他们对下半年的猪价充满了信心,这对市场来说是个不好的信号。毕竟现在的母猪产能依然处于过剩状态,本应该去产能的阶段,产能却在增加,这将有可能无限期延长产能过剩的时间,导致本该上涨的猪价被大幅延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