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对母猪下手!养猪大户正邦科技,怎么了?
行业春天来了,它却在忙着还债。
1
“江西猪王”,钱紧
来自江西的养猪大户,正面临一场无比严峻的考验。
6月8日晚间,上市公司正邦科技(002157.SZ)向市场投下一个重磅公告——
旗下11家主体发生商票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达5.42亿元。
根据正邦科技此前的一季报,其应付票据为10.78亿元,照这样来看,公司近一半应付票据出现问题。
受商票逾期消息影响,6月9日,正邦科技股价跌幅达到7.32%,报收每股5.7元,总市值179.35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相较于此前的最高点25.98元/股,正邦科技累计跌幅达78%,总市值蒸发超600亿元。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近17万股东被套。
资本是敏感的,正邦科技的现金流危机,其实早有迹象。
两个月前,正邦科技已经通过延期归还35亿闲置募资、终止部分募投项目结余36亿等方式,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更早的时候,随着猪价去年以来大幅度下挫,正邦科技2021年归母净亏损高达188亿元,成为去年头部猪企中的“亏损王”。
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的业绩继续恶化,归母净亏损仍达到了24.33亿元。算起来——
一年半不到,正邦科技就亏损了超212亿元。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要知道,自2007年上市以来,正邦科技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到百亿,也就是说——
不仅把过去15年赚的辛苦钱全赔进去了,还倒贴100多亿。
正邦科技面临的困局远不止这些。
近十年来,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至2021年(2016年除外),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8%以上。2021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92.6%。到了今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继续创下历史新高——
97.03%。
要知道,同样是2021年,养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4.59%。其他养猪龙头,也基本上在60%—80%之间。飙到像正邦科技这么高的,着实罕见。
此外,正邦科技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407亿元负债总额里,有息负债达到26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就超过了160亿元,但其账上现金只有——
30亿元左右。
巨债压顶,兜里没钱,这是正邦科技当下最大的问题。
2
江西首富的“猪事”
正邦最早的时候并不养猪。
1996年成立的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正邦科技前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卖饲料。
到了2003年,正邦收购了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江西省养猪育种中心,才正式切入生猪养殖行业。
从饲料到养猪,正邦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生猪养殖处于生猪产业链的中游环节,过半的养殖成本来自饲料费用;另一方面,大型饲料企业具备规模化养猪的资本优势。
而且,2007年,正邦科技在深圳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第一家上市的农业企业。
成本和资本的双重优势,叠加2008年后国内生猪生产的迅速恢复,“养猪”成了一个赚钱的潮流生意。
到了2020年,正邦科技的养殖业务已经实现348.34亿元的营收,占当年总收入的70.85%。同样是那一年,正邦科技实现生猪出栏量955.97万头,同比增长65.28%,跃居行业第二。
至此,养殖已经完全取代饲料,成为正邦科技的第一大主业。
亮眼的业绩之下,正邦掌舵人林印孙的身家也实现了暴涨,胡润2020百富榜单上,林印孙以320亿元成为江西首富。
但这种风光背后,是高速扩张带来的重重隐忧。
回看正邦科技的发展历程,这家在2010年产值才190亿元的企业,几乎以100亿元/年的速度递增,十年间一跃成为江西首家跻身千亿的民营企业。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的生猪出栏量。
2007年,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为8.32万头。在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492.67万头,位居全国第二。15年间,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
翻了179倍!
▲正邦科技上市以来的生猪出栏量(万头),图源新猪派
这还不算啥,2021年3月的一场团队培训会上,正邦科技董事长林峰更是发出豪言——
向“一亿头出栏”、挺进世界五百强双目标奋进。
遗憾的是,宏伟目标犹在耳际,猪价下滑呼啸而来。
公开数据显示,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约为18元/公斤,而在2021年,猪价一度跌破11元/公斤关口。整个2021年,21家上市猪企亏损达到431亿元。作为此前大规模扩产的代表,正邦科技更是亏损高达188亿元,成为“亏损王”。
为了缓解资金链危机,正邦科技还做出了一些无奈的妥协。
例如,据新猪派不完全统计,正邦科技在2021年合计死淘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约220万头。此外,正邦科技还在2021年缓建代建1100万头产能。
再如,今年4月、5月,正邦科技商品猪出栏均重只有86公斤,不仅低于去年同期的140公斤的水平,也远远低于110公斤的行业生猪标准出栏体重。
提前出栏的背后,可能正和公司希望尽快回笼资金有关。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今年1月份,正邦科技还被网传借员工名义办理养殖贷。这个消息后来被公司回应称“网传内容与事实不符”。
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一个魔咒。
3
残酷的“猪周期”
对正邦科技来说,导致利润暴跌的最大因素,来自于这一次的超强猪周期。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从去年1月初的高点36.94元/公斤以来,生猪(外三元)价格持续下跌,一度跌到10块左右/公斤,跌幅达到60%以上,跌破了成本线。
“卖一头,亏一头”成了常态,养猪户只能哭晕在厕所。
时间倒回四年前。2018年8月1日,辽宁沈阳47头生猪死亡,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将此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就此蔓延。从那之后到2019年9月,一年时间,我国生猪的存栏量减少了8601万头。甚至在有些地区,数以万计的疑似病猪被焚烧、掩埋、离奇失踪。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猪价进入到令人心跳加速的暴涨模式。
正是这轮暴涨,直接让养猪成为近两年最赚钱的行业。以“养猪大户”秦英林家族(牧原股份)为例,两年时间身家曾暴增315.38%。
用周金涛的话来说,人生发财靠康波。而养猪大户们的康波,叫做“猪周期”。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猪肉和所有大宗商品一样,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历时3~4年。这些年,我国经历了4次完整的猪周期——
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
每次猪周期的情节都大致相同——
猪肉供给不足——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存栏量过度增加——猪肉供给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导致生猪存栏量过度减少——猪肉供给不足……如此循环。
▲图源国海证券
而此前的一轮猪周期,正是始于2018年的那场猪瘟,很明显,去年正是进入了价格下跌阶段。
对猪企来说,猪周期带来的影响就是业绩的周期性。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这些养猪龙头近十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猪周期的影响非常明显。
上行周期,大家都纷纷入局,盆满钵满;而在下行周期,没收住的猪企往往亏损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对所有猪企来说,周期就是一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4
尾声
既然如此,有人可能会问,下一轮“猪周期”何时到来?
按照此前国信证券的分析,猪肉产能的平衡至关重要,而要达到这个平衡,可能需要到今年4月份左右,随后预计出现现金归零、产能出清的局面,行业迎来反转。
事实上,猪价确实已经在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下旬全国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5.7元,从今年3月下旬以来,中国生猪价格从每公斤 11.9元涨至15.7元, 涨幅为32%,已实现“7连涨”。
新一轮“猪周期”的春风已经来了,但正邦科技却在疲于应对现金流危机。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的“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在大扩张和败走多元化之后,雏鹰农牧面临巨债压顶、融资渠道大幅收窄等多重困境。资金最紧张的时候,雏鹰农牧甚至无法供应足够的饲料,导致猪舍内大量的生猪被“饿死”。
2019年10月,雏鹰农牧退市,曾经高达300亿的市值,只剩下不到10亿。“中国养猪第一股”,最终倒在了新一轮“猪周期”到来的黎明前。
正邦科技,会不会是下一个雏鹰农牧?这个问题,只有它自己知道。但永远不要忘记那句话——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有。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