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规律,只有掌握规律,做事情才能简便;“术”则是方法,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更容易成功。猪场蓝耳疾病防控亦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猪蓝耳病在北美和欧洲相继爆发和广泛流行,我国于90年代中期出现。目前,该病毒已经在世界上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且难以控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蓝耳病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生长猪呼吸道疾病和发病猪群的继发感染。蓝耳病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重组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具有持续感染的特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延迟和低下,这些特性给蓝耳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另外,从蓝耳病流行毒株情况来看,NADC30-Like已成为当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同时值得注意的是,NADC34-Like或可成为未来国内潜在的流行毒株。
高度变异与重组
持续性感染
具有免疫抑制
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本病病毒只感染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尤其是一月龄内的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其它动物不会感染发病。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肌肉、腹腔、静脉以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感染病毒,在病猪的口腔、鼻腔、粪便及尿中都能检测到病毒。
本病发病初期出现体温升高,高达 40℃以上,且高烧持续不退;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症状,个别病猪粪便干燥,出现便秘现象。
病猪嗜睡,耳尖发紫,部分病猪皮肤呈红色。随着病情延长,病猪腹部、尾部和四肢逐渐呈现紫红色,个别病猪还发生皮肤出血现象。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在临诊上将本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等。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现象。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以及轻度瘫痪等症状。个别母猪表现为产后没奶、胎衣不下、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病理现象。
育肥猪呼吸不畅,个别病猪出现咳嗽,耳背面、腹部、尾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种公猪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主要是种公猪精液品质降低,精子活力不足,畸形精子数量增多,精液可检出猪蓝耳病毒。
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场发生猪蓝耳病后多呈慢性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猪只的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报酬提高,猪只的免疫机能下降,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猪只发生继发性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
猪只被猪蓝耳病毒感染,但不发病,呈无症状感染者,对猪只进行化验室血清学检查,抗体为阳性。
病猪肺脏水肿、出血,整个肺脏呈大理石样花纹,膀胱内有大量尿液。肾脏质地较脆,表明有点状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脾肿大,肝脏有出血点。胸腔有积液,心肌和心内膜严重出血。本病肺脏的病变具有普遍性,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
根据解剖病变,结合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猪只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诊断猪只患了猪蓝耳病。如需确诊,需要在无菌环境中对病猪肺、肝及淋巴结进行采样,通过化验室检测出猪蓝耳病毒,即可确诊本病。
猪群健康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疾病防控的基础。在保证猪群正常营养摄入的同时,做好原料的把控,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适当降低猪群密度,对于PRRS的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猪场圆环病毒、支原体、伪狂犬等疾病的感染普遍性,也增加了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机会。因此,当前猪病的联防联控尤为重要。
#外部生物安全:由于猪蓝耳病可经猪流(尤其后备猪)、物流、车流、人流、气流、精液、老鼠昆虫等途径传播,因此猪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重在引种、运输工具、物资、人员、气流等方面的控制,以切断PRRSV的传播途径,防止PRRSV传入猪场;
#内部生物安全:包括实施全进全出、严格的猪场内环境、猪舍、设施、人员、衣物的卫生洗消等,以降低和清除猪场内PRRSV的污染,阻断病毒在猪群间的循环和传播。
尽管PRRS疫苗面临种种质疑,但疫苗是防控PRRS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疫苗选择应本着:对猪瘟等其他疫苗无免疫干扰、免疫后不散毒、毒力不返强、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交叉保护好等原则。
#疫苗使用:毒株种类最少化、猪群排毒带毒最小化、群体免疫最大化。
感染猪只从阳性不稳定群过渡到阳性稳定群需要长达6个月的时间,但此过程反过来,临床看似一刹那的事情,实则是逐渐过渡的过程。因此时刻监测猪群临床表现及生产数据,做好提前预警,减少暴发的风险及损失。
尽管抗体S/P值不能成为检验疫苗效果的唯一标准,但是可以通过长期监测数据来比较抗体变化趋势,以此推测PRRS的稳定性。
通过血液、唾液、组织、乳汁、仔猪睾丸液等途径进行PRRSV抗原监测,以评估疫苗效果,同时评估是否存在垂直及水平传播情况。
所有疾病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净化,如果种猪源头不干净,会导致不同毒株发生重组形成新的变异毒株,让蓝耳病的流行更加复杂。因此,在具备生物安全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营养手段提高动物的天然免疫力,会带来良好的生产表现和健康状况。
换言之,高死淘率、高发病率才是养殖生产过程中最高的成本,降本增效要从根源出发,而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尤其在猪群生产管理过程中,转群、并栏、疫苗免疫等多个环节容易引发应激,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促使PRRS慢性感染猪再次复制激活并对外排毒,从而引发猪群不稳定。
因此,我们可以在动物日粮中添加营养型添加剂制品,例如在饲料中添加“蓝桉素+圆环克”能够有效预防猪发生呼吸道疾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并能够提高免疫力。经国内养殖场部分用户使用发现,尤其对目前国内类NADC34和NADC30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以及3型圆环病毒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缓解康复效果。
蓝桉素---呼吸道特效精油、减少呼吸道、消化道问题、缓解高温应激、稳定肠道菌群;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随着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和意识的加强,为蓝耳病的净化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猪场应抓住这次机遇,通过生物安全的升级和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逐步净化蓝耳病;总的原则就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提前预防”。同时这也为将来非洲猪瘟的防控产生积极影响。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