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牧原温氏正邦等宣布630万头母猪1亿头生猪来了
“没有野心万丈,哪来家财万贯!”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猪企,再贴切不过!据统计,全国10大猪企的能繁母猪存栏达630万头,而头部四大猪企的年出栏量更可高达1亿头!牧原将冲刺6000万头,温氏、新希望营收破千亿,但最惊人的还是正邦......
牧原——不敢吹牛
随着各大猪企“越发精彩”的10月销量公布,行业迎来了一轮轮大瓜,不仅凸显出养猪集约化的疯狂,更暗藏着后市危机,新的“雏鹰”也许正在诞生......
首先是“猪茅”牧原,其10月销售生猪477.9万头、环比增长7.1%,销售收入达149.37亿元、环比增长24.9%、同比猛涨110.4%!
牧原的营收羡煞旁人,1-10月的生猪总销量也高达猪5000.3万头,对此,他们表示“2022 年出栏量预计超预期,全年出栏量超过5600 万头是大概率事件。”
要我说,牧原就是这点不如人家——不敢吹牛!(其他猪企怎么吹的,后续再看)
牧原这摆明了,10个月已经卖了5000万头猪,后续就算每个月销量大减只卖400万头,也能实现5800万的出栏,居然还仅仅说“超过5600万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上,牧原今年完全有可能达到6000万头出栏量!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以牧原前10个月的平均销量500万头计算,最后两个月实现1000万出栏并不难。
第二、牧原年底出栏量向来较高,2021年牧原全年出栏4026万头,月均出栏335万头,却在11、12月实现近900万头出栏!并且如果不是牧原在2021年10月“恐慌式出栏”,其年末出栏会更高。
第三、随着上涨,牧原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大幅减少仔猪外售,牧原从5到10月分别外售仔猪“128.0万头、98.6万头、56.9万头、30.3万头、27.3万头、18.5万头”;牧原的仔猪销量已连续6个月“断崖式下滑”,积极扩大了自主育肥产能,因此他们年底和明年的产能非常充足!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发现,牧原完全有能力冲刺6000万年出栏量,就看他们怎样综合考虑;此外牧原对舆论已开始“敬而远之”,尽量不像去年那样制造出引发热议的话题,毕竟“吹牛一时爽 事后难收场!”
四大猪企冲刺亿头产能!
在牧原的带头冲锋下,四大猪企今年的产能有望冲刺上亿头。
温氏10月销售肉猪165.24万头、环比增长4.29%,收入54.74亿元、环比增长18.69%,毛猪销售均价26.69元/公斤,环比增长11.72%。
在高猪价的刺激下,温氏的出栏量自6月来便逐月大增,并且四季度也通常是他们出栏高峰期!因此判断其年出栏1800万头的目标有较大概率达成,保底预计在1750万头以上。
新希望10月销售生猪145.55万头、环比增长24.70%,收入为36.08亿元、环比增长19.35%,同比猛增170.87%。
至此,新希望实现1135.59出栏量,距离1400万目标已“近在咫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在月初明确表态“今年我们出栏生猪1400万头,看来问题不大。明年,在此基础上肯定还要有所增长。”
此外正邦虽然没有公布10月出栏数据,但其1-9月出栏了生猪702.07万头,平均每个月78万头,哪怕10、11、12三个月仅出栏200万头生猪,今年的总销量也能在900万头以上。
综上:四大猪企6000+1800+1400+900=10100万头,哪怕其中某一猪企会有所懈怠,今年总计达成1亿头产能也并不难!不过这几天最惊人的消息不是产能暴增,而是来自正邦的“一锤定音”......
正邦:重整工作全面启动!
据“正邦视界”11月8日消息:进入11月份,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二、世界第四规模的养猪巨头正邦系企业,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司法预重整和司法重整程序正在依法有序推进。
注意,这里指的不再是一家两家公司,而是正邦系企业!锤子终于落地,正邦还是迎来了“淬火重生”的这一天!而这也是对债权人、对正邦员工、对生猪产业最负责任的结果,希望尽快还清外债,恢复正向经营吧!
最令人唏嘘的是,就在一年前,2021年11月下旬正邦还传出“5年实现产值3000亿,挺近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
当时,正邦制定这一目标的底气在于——其2020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37亿元;并预计2021年产值可达1200亿,正邦集团及旗下正邦科技双双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因此正邦才表示“完全具备了角逐世界500强的条件和实力,完全可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其中甚至放出豪言——在海外再造一个正邦!
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天,还是没抵住猪周期的滚滚车轮而进入重整阶段。这也再一次帮我们提醒,饭要一口口吃,猪要一头头养!优化好生产成本,才是扩张的第一步!
而近期业内有一家企业,再次提出了“跨越式”的产能增长目标。
猪企扩张的尽头
据财联社11月7日报道,天邦食品在互动平台表示,明年年出栏初步预计在800-1000万头左右,包含仔猪销售,后续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动态调整。
如果和四大猪企对比,天邦800-1000万头的目标不算太宏伟,但和他们自身产能相比,却有不小的差距!
天邦食品2022年10月销售商品猪38.56万头(其中仔猪销售18.95万头),环比增长4.54%、同比降低28.1%,销售收入80369.10万元,环比降低12.48%、同比增长1.8%。显而易见,天邦的产能增长速度并不快。
并且1-10月,天邦食品销售商品猪347.74万头(其中仔猪销售35.94万头),与“800-1000万头”的产能量级还相差甚远。最重要的是,天邦的能繁母猪存栏是30万头,如果明年要达成千万级别的出栏量,势必需要大量外购育肥,增加经营的风险。
当然,只要天邦能显著优化养殖成本,迅速增产就是锦上添花。据悉,天邦最新公布的养殖成本是18元/公斤,如果他们能再降低1-2元,就能达到行业较优水平。
其实非常明显的是,经过非瘟后的这轮“最强猪周期”,养猪业的内卷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行业原本大小猪企“外购育肥”都是家常便饭,但如今基本都会敬而远之,要想增加出栏量首先要多养母猪,导致规模猪企的母猪上升到新台阶......
据统计,牧原、温氏等10大猪企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超过630万头,具体情况如下:
牧原三季度末259.8万头、温氏三季度末134万头、新希望三季度末85万头、正邦三季度35万头、傲农生物年底可达34万头、天邦食品截至9月30万头、大北农年底可达30万头左右、天康生物三季度末13.5万、神农集团三季度末5.8万头、东瑞股份三季度末5.3万头。
这意味着,养猪业“一超多强”的格局彻底形成!而在未来3-5年时间内,大部分头部猪企的产能会逐渐稳定,不会无限上增,最终导致养猪业变成“寡头市场”。养猪业身为重要的传统农业,还是要给农民留一份蛋糕,而一些超大规模的猪企,也许将在发展过程中因内部适应不了超大体量,最终轰然倒下。
饭还是得一口口吃,猪不能亿头头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