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猪价,二育的诱惑与陷阱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来,生猪市场行情持续走低,部分区域外三元生猪价格甚至跌破6元/斤,养殖户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二次育肥”的讨论再度浮现,不少养殖朋友开始关注这一操作是否值得尝试。我们结合行业实际和政策导向,谈一谈对当前“蠢蠢欲动的二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当前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主要源于供需两方面的压力。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二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仍处于4043万头,高于正常保有量标准,市场供应总体充裕。加之九月部分集团企业出栏计划仍有增加,供应压力尚未缓解。消费方面,尽管临近双节,高温天气和消费习惯变化仍对猪肉需求产生一定抑制,家庭采购及餐饮恢复不及预期,替代蛋白消费也较为普遍。此外,区域间调运政策仍有限制,局部地区猪源难以有效外调,加剧区域内供给过剩。
2
谨慎看待二次育肥
二次育肥本质是一种市场行为,通过延养和增重以博取后期价格上涨的利润。眼下猪价处于低位,表面看似乎提供了低成本介入的机会,但其中风险不容忽视。首先,后市猪价走势并不明朗,如果价格反弹不及预期,二次育肥所增加的饲料、兽药、人工等成本将难以覆盖,反而扩大亏损。其次,延长饲养周期也会增加疫病发生概率,尤其在非瘟等疫情仍有发生的情况下,养殖风险显著上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并不鼓励二次育肥,并引导行业适当降低出栏体重。一些大型企业也已明确表示不向二次育肥客户供应猪源。因此,除非您有充分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清晰的行情判断,否则不建议中小养殖户盲目跟风。
3
稳健经营是长远之计
越是行情低迷,越要回归养殖本质,把注意力放在降本增效和优化管理上。建议养殖户及时淘汰生产效率较低的母猪,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通过精细投喂、减少浪费、强化生物安全等措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应理性安排出栏节奏,避免恐慌性抛售或过度压栏,可参考行业提出的“适时出栏、控制体重”建议,适当降低出栏体重虽减少单重,但有助于缓解资金和库存压力。
对于中小型养殖场来说,不妨尝试跳出同质竞争,探索差异化经营。例如选择地方特色品种,开展生态养殖,注重肉质提升,并借助会员直供、社区团购等新型渠道,树立自有品牌,争取溢价空间。
大家还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生猪产业调控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信贷支持等,积极申请符合条件的项目。有条件的话,可以了解“保险+期货”等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为养殖收入提供一份保障。
短期来看,中秋、国庆双节或将带动一波备货需求,对猪价有一定支撑,但受整体供给充裕影响,反弹空间预计有限。长期猪价回暖仍有待产能持续去化。目前行业头部企业和社会化生产主体均在主动调减产能,如能繁母猪存栏逐步回落,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猪价中枢有望逐步回升。
行情起伏是养殖行业的常态,面对低谷,更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理性判断。不盲从、不投机,扎扎实实把猪养好,把成本控好,把渠道建好,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愿各位养殖朋友稳住心态,稳健经营,共同等待市场的回暖。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