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疫苗免疫失败:几种因素对免疫的影响
主题与背景
本文综述了影响猪疫苗接种效果的多种因素,探讨在集约化养殖与抗生素限制背景下,疫苗作为控制传染病的核心手段面临的挑战。由于宿主自身特性、环境压力及病原体干扰等因素,疫苗效果常出现不稳定甚至失败,文章系统性分析了这些干扰因素的作用机制。
不同因素对免疫影响分析
1. 压力对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 多种应激因素:包括断奶、混群、运输、温度变化等均可造成猪只应激,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
• 性别与群体行为差异:面对混群压力时,公猪的免疫应答受损更明显;群体中优势地位个体比弱势地位个体受抑制更显著。
2. 肠道菌群的双重作用
• 菌群多样性与疫苗应答呈现正相关:富含普雷沃菌(Prevotella)的菌群可增强流感疫苗应答,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可能抑制免疫应答。
• 普通猪与SPF(无特定病原)猪差异:普通猪对非洲猪瘟弱毒株更易产生过度炎症反应,发病更为严重,而SPF猪则表现更轻的症状,并且可以更快恢复。
3. 宿主遗传因素
• 品种:同样免疫猪伪狂犬疫苗,杜洛克猪和长白猪比汉普夏等品种产生的抗体稍低。也有研究证实,在猪丹毒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免疫中也存在品种之间的差别。
• 基因组:对大白猪的研究发现,母猪比公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应答更好,同时也证明了这种差别与1和4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有关,存在遗传特性。
4. 母源抗体(MDAs)干扰
• 干扰机制:高滴度MDAs抑制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的抑制存在争议(部分疫苗如肺炎支原体疫苗未受抑制)。
• 病原特异性差异:如经典猪瘟(CSFV)疫苗易受MDAs干扰,而PCV-2疫苗即使存在MDAs仍能通过细胞免疫提供保护。
• 最佳接种时机:需在MDAs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接种,如伪狂犬疫苗建议首免10周龄、加强免疫14周龄。
NE:未评估,YES:负面影响,NO:无影响
5. 免疫抑制性病原体与药物影响
• 免疫抑制病毒:如PRRSV和PCV-2感染直接削弱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疫苗应答。
• 抗生素与霉菌毒素: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两者均可以间接影响疫苗效果。
NE:未评估,YES:负面影响,NO:无影响,YES+:正向影响
总结
猪疫苗接种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压力、微生物组及母源抗体。其中:
1. 宿主遗传差异和母源抗体是决定个体免疫应答强度的内在关键;
2. 应激管理与肠道菌群调控可作为提升疫苗效能的潜在优化策略;
3. 针对不同病原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尽可能减少免疫空白期的出现,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
疫苗免疫在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避免各种可能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对实现疫苗最大保护效力、减少疾病对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编译自Augustyniak A, Pomorska-Mól M. Vaccination Failures in Pigs-The Impact of Chosen Factors on the Immunisation Efficacy. Vaccines (Basel). 2023 Jan 19;11(2):230. doi: 10.3390/vaccines11020230. PMID: 36851108; PMCID: PMC9964700.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