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异动,历史要重演吗?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当前猪价走势与市场预期存在细微偏差,整体呈现偏强态势,但幅度有限。四月中旬以来,猪价形成了一波相对偏强的走势,相较于前期的14.4-14.8的区间震荡,当前价格已有所上移。然而,进入五月下旬,中大猪的走势开始转弱,尤其是东北地区,四百来斤的大猪价格普遍在15.4-15.6之间,未能突破8元大关。与此同时,三百来斤的中猪价格在部分地区已出现倒挂现象,即中猪价格低于大猪,这与市场常规认知相悖。
从全国范围来看,标猪的均价近期维持在14.8上下,显示出市场处于僵持状态。这种僵持既未形成有效的向上突破,也未出现明显的向下调整,表明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
01
市场结构与养殖户行为
养殖结构变化
近年来,生猪养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从38%提升至62%,而散户占比则相应下降。这种变化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规模化养殖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散户则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养殖户出栏积极性
四月下旬以来,随着养殖户出栏积极性的提高,尤其是大猪出栏量的增加,猪价受到一定压制。然而,这种出栏积极性的持续性存疑。一方面,养殖户可能基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而选择适时出栏;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担心后期价格下跌而提前抛售。
标肥价差与市场情绪
标肥价差(肥猪价格与标猪价格的差值)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挂现象,即肥猪价格低于标猪价格。然而,根据历史经验,这种倒挂现象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养殖户普遍认为,即便形成倒挂,其时间跨度也将有限。这种市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猪价,避免了过度恐慌性抛售。
02
历史对比与当前市场环境
将当前市场环境与2023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经历了前期的价格上涨和随后的回调。其次,在供应量方面,两者都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然而,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2023年的猪价上涨是在经历了前一年的大幅下跌后出现的反弹,而当前猪价则是在相对高位震荡后的调整。此外,2023年的外部环境(如疫情、政策等)与当前也存在较大差异。
成本是影响猪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2023年相比,当前养殖成本已显著上升。这主要得益于饲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等因素。成本的上升使得养殖户在定价时更加谨慎,也增加了市场的抗跌性。然而,成本的上升同时也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使得他们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加脆弱。
疫情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非洲猪瘟等疫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其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仍持续存在。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养殖户退出市场,减少了供应量;另一方面,疫情也提高了养殖户的防疫成本和风险意识,影响了他们的养殖决策。
综合来看,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供需深度博弈的关键节点。在规模化养殖主导的新格局下,市场调节机制已发生本质性改变。虽然短期存在标肥倒挂等异常现象,但成本支撑与产能优化的双重作用正在重塑价格平衡点。建议从业者重点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及饲料价格波动,警惕三季度可能出现的季节性反弹窗口。市场正从剧烈震荡向理性回归过渡,中长期或呈现"高位震荡,缓步抬升"的走势特征。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