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忍忍,饲料还会降,国家出手稳猪本

2025年,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与我国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尤其是大豆贸易领域的深化合作,引发了国内养猪业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养猪业对豆粕等饲料原料的需求直接关联着养殖成本与产业竞争力。本文将从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供应链稳定性、潜在风险及中国养殖业的应对策略等维度,分析此次合作对养猪业的影响。
价格优势与成本竞争力
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是养猪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2025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均价同比下跌17.5%,其中巴西大豆的集中到港是主要推手。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到港完税成本约3500-3800元/吨,较美国大豆低约30%。这一价差直接体现在压榨成本上:2025年5月,巴西大豆压榨成本已降至3000元/吨以下,较4月高点回落15%。对于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而言,豆粕价格每下降100元/吨,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可减少约8-10元。以当前巴西大豆压榨成本计算,仅豆粕一项即可为每头生猪节约成本24-30元,这对处于微利时代的养猪业意义重大。
价格优势的背后,是巴西大豆生产的规模化与成本优势。巴西通过推广抗逆品种、扩大种植面积,2024/25年度产量预计达1.72亿吨,远超美国的1.03亿吨库存水平。同时,巴西雷亚尔贬值进一步降低了其大豆的出口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大豆价格较低,但其主要用于食品领域,与进口大豆不构成直接竞争,因此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在饲料领域更为凸显。
供应链稳定性与政策红利
除了价格因素,供应链稳定性是养猪业选择巴西大豆的另一关键考量。巴西大豆集中上市期为3-9月,恰好填补美国大豆的供应空窗期,形成季节性供应“无缝衔接”。2025年第二季度,巴西大豆到港量预计突破3000万吨,可有效缓解国内压榨缺口。此外,中巴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了美元汇率风险,且无额外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巴西大豆进口提供了保障。2025年4月25日起,中国恢复巴西大豆输华资质,并简化报关流程。这一举措不仅缩短了物流周期,还通过依法实施检验检疫,确保了进口大豆的质量安全。对于养猪企业而言,稳定的原料供应意味着更可控的生产计划和更低的库存风险。
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尽管巴西大豆优势显著,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巴西港口拥堵、公路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长期存在,65%的大豆依赖未铺装公路运输,雨季效率下降30%,物流成本占比高达25%。2025年初的强降雨曾导致巴西大豆到港延迟,引发豆粕短期涨价。此外,巴西大豆产业链受国际资本控制,压榨设备和种子技术仍受美资主导,产业链自主性有待提升。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养猪业需采取多元化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拓展阿根廷、俄罗斯等供应来源,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加速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减少豆粕用量。据测算,若全国饲料企业豆粕用量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可减少大豆进口约50万吨。此外,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可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未来需求趋势与行业影响
从需求端看,中国养猪业对大豆的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2025年5月,全国豆粕现货成交均价降至3095元/吨,较4月高点下跌超800元/吨,部分地区已跌破3000元/吨。这一方面源于巴西大豆的集中到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饲料企业采购策略的调整。随着豆粕价格下行,部分饲料企业宣布降价300元/吨,进一步压缩了养殖成本。
长期来看,中国大豆进口量或将逐步回落。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降至958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8%。这一趋势背后,是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推广和国内大豆产能的提升。对于养猪业而言,这意味着未来需更加关注原料采购的灵活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对我国饲料价格的影响:
巴西大豆订单的增加对我国饲料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从成本传导的角度来看,巴西大豆作为豆粕的主要原料,其价格的下跌直接降低了豆粕的生产成本。豆粕作为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的降低进而推动了饲料价格的下行。这对于养猪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饲料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其次,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巴西大豆的稳定供应有助于缓解国内大豆市场的供需矛盾。近年来,国内大豆产量虽有增加,但饲用需求依然旺盛。巴西大豆的进口不仅增加了市场供应,还通过其价格优势抑制了国内大豆价格的上涨。这种供需关系的改善有助于稳定饲料价格,避免价格的大幅波动。
最后,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促使其他大豆出口国(如美国)调整策略以保持竞争力。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助于推动大豆价格的合理化,进而对饲料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国内饲料企业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使用替代原料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稳定了饲料价格。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签署的大豆贸易协议,为中国养猪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与供应链稳定性,为养殖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的路径;而物流瓶颈与产业链风险,则要求行业加强多元化供应与科技创新。在全球化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养猪业需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更精细的管理,应对原料市场的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