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楼里能住50万头猪?世界最高,养猪双子塔

在湖北鄂州碧石渡镇,两栋26层的灰色建筑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这便是全球瞩目的“养猪双子塔”。作为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斥资40亿元打造的超级工程,其以“世界最高、规模最大、效率最优”的标签,刷新了全球生猪养殖的认知边界。这座“养猪奇迹”不仅承载着年存栏生猪50万头、出栏120万头生猪的产能,更以工业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流程,为传统养殖业注入了新质生产力。

1
智能化革命:从“人管猪”到“数据养畜”
走进“养猪双子塔”,传统猪场的“脏乱臭”被彻底颠覆。中央控制室内,数十块屏幕实时监控着楼内温度、湿度、饲料投喂量等关键指标,每一层猪舍均配备独立环境模块。DCS中央控制系统如同“智慧大脑”,精准调控通风、温湿度和照明,确保猪群全年生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饲料输送系统每日自动投喂50万公斤定制化饲料,精准饲喂设备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健康数据,实现“一猪一方案”。“过去靠经验投喂,浪费率高达10%,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饲料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中新开维总经理金林介绍。每层楼还配备高清摄像头,可实时追踪猪群动态,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系统自动预警,极大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
2
空间效率与生产管理的双重突破
“养猪双子塔”单栋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相当于56个标准足球场,却仅占用传统平养模式5%的土地。楼内功能分区明确:3层为配怀舍,母猪在限位栏中享受全自动温控与智能喷淋降温;产房采用21天断奶模式,仔猪存活率达95%;保育区通过“三阶六段换料”技术,实现饲料平稳过渡,避免应激反应。
人力成本压缩是另一大亮点。传统模式下,一名工人最多管理500头猪,而双子塔通过自动化清粪、智能环控和精准饲喂系统,每层仅需3名员工即可照料1.4万头生猪。货梯、传送带等物流设施替代人工驱赶,6部载重10吨的货梯每日高效运转,单次可运送40头生猪,效率提升超10倍。
3
生物安全“铁桶阵”:疫病防控的终极答案
高密度养殖的疫病风险,是专业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养猪双子塔”构建了“铁桶式”防控体系:人员进入需经65-70℃高温干烘30分钟、两次洗澡消毒;猪舍采用全密闭设计,空气经多层过滤后循环;粪污通过倾斜地板和自动冲洗系统,直接汇入地下管道,输送至日处理4000吨的环保中心。
为降低应激反应,双子塔试点“无针免疫技术”,通过智能疫苗配送和无针注射器,减少猪群疼痛与抗体损耗。2025年初北方猪病暴发期间,依托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和分区隔离措施,双子塔实现零感染,成为行业防疫标杆。
4
经济效益:40亿投资的硬核回报
尽管单头猪位建设成本达3333元,高于平房养殖的2000元,但双子塔凭借20年的超长折旧周期和集约化运营,年均成本反低于传统模式。按当前猪价15元/公斤计算,项目年销售收入超36亿元,利润率稳定在10%-15%,预计5-8年可回本。
抗周期能力更是其核心竞争力。2025年生猪价格跌至13-15元/公斤时,多数企业陷入亏损,双子塔却通过自动化降本、资源循环利用(粪污发电、沼渣能源化)等策略,仍保持盈利。目前,项目已累计出栏40万头,销售收入达8亿元,二期工程将于下半年投产,年产能将再增60万头。
这座“养猪双子塔”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当猪群在26层高楼中享受恒温沐浴、智能投喂时,传统养殖的边界已被彻底打破。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养猪业迈入‘摩天楼时代’,谁能抢占技术高地,谁就能定义未来。”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