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治沙?新模式还是猪企套取补贴幌子?10万头猪养在30天,1800亩沙漠“拱”成良田!

2025年3月27日,一场罕见的强寒潮裹挟蒙古国沙尘暴突破秦岭防线,直抵四川盆地导致成都、广元等地PM10浓度突破4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爆表”。有网友直呼震惊“连秦岭都扛不住这沙尘暴吗?”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蒙古国荒漠化的加速——70%的国土已严重荒漠化。可见沙尘暴防护真的尤为重要!

为此从2014年开始,有不少公司盯上了“沙漠养猪”这个赛道。有两家是较为让人熟知的是两家公司:内蒙古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巴彦淖尔市荣威种养殖公司。利用养猪来治沙,听上去如同天方夜谭,是确有其事,还是哗众取宠、套取补贴?

从2014年开始,有不少公司盯上了“沙漠养猪”这个赛道。有两家是较为让人熟知的是两家公司:内蒙古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巴彦淖尔市荣威种养殖公司。

沙漠养猪?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治理沙漠与养猪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紧密相连?沙漠似乎并没有养猪的条件,然而,有人却在这片不毛之地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沙漠中成功投放10万头猪,用以解决生态治理难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的双赢。

这10万头猪被赶进沙漠后,就开始了它们 辛勤 的治沙工作。它们在沙漠里拱土、刨坑、觅食,把原本板结的沙土翻了个底朝天。这可不是简单的翻土,猪的粪便也留在了沙漠里,成了天然的肥料。经过猪这么一折腾,原本寸草不生的沙漠,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绿色的生机!仅仅30天的时间,1800亩沙漠就变成了良田!谁能想到二师兄竟然也能成为 治沙神器 !


当然,猪也不是万能的。 养猪治沙 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节水问题是控制沙漠养猪成本的关键。成功案例中,有公司不断对饮水器进行创新升级,结合智能温控与喷雾降温系统,确保水分不形成地面径流。同时,利用高压水枪配合清洗刷圈,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据了解,通过精细化的节水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跑、冒、滴、漏现象,最终实现了每头上市猪仅用水1.6—1.8立方米,这一用水量远低于传统养猪行业的标准。

猪粪和猪的拱翻土地习性怎么处理?一口气饲养数量不小的猪,它们的猪粪该如何处理,不能总是千里迢迢地运到专门的处理厂吧?这样运输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沙漠养猪人将猪舍整体串联起来,将猪粪通过管道运输到集中的区域,然后经过技术手段将其发酵转成有机肥。

直接排放的猪粪对贫瘠的沙地威胁不小,但处理过的有机肥却大有益处,配合猪喜欢拱地的习性,在猪翻土后就让它们跟这块区域隔离开,这块区域不会被反复拱翻,营养就不会流失那么快。之后合理地撒上有机肥,使得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再种植上一些植被进一步改善土壤,后期就能进行商业种植。总而言之, 养猪治沙 是一种全新的治沙模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理沙漠,还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效益。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人担心猪会对沙漠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无论如何, 养猪治沙 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它为我们治理沙漠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中华网、澎湃新闻

版权归原作所有,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