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寒冬时节,记者走进陈疃镇产学研基地创新中心实验室却暖意洋洋,一派生机盎然景象跃然呈现———一排排组培瓶整齐地摆放在无菌实验室内,绿盈盈的蓝莓幼苗生长在组培瓶中,仿佛襁褓中熟睡的婴儿。
“种子就是市场,因此,从源头育种,我们需要下足功夫。”陈疃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星说:“一直以来,咱们的蓝莓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品种面临着日渐老化,即将被淘汰的困局。加快研发培育本土品种,是我们必须向前一步的选择。”
也正如陈洪星所言,陈疃镇从未停止过对蓝莓的研究。通过科技赋能,陈疃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农大等2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深入合作,集中力量攻克蓝莓“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种质资源壁垒。2022年,选育了8个本地蓝莓新品种,作为下一步种植的首推品种。
“相较于传统品种,新研发的品种不仅在口感、存储时间上比其它蓝莓品种更胜一筹,每公斤价格预计增加20%。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研发的8个品种,是完完全全的‘本土研发’,待申报成功后,将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陈洪星阐释。
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精尖的科技助力。时下的东港区陈疃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从蓝莓的育种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无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福利。强有力的“科技引擎”正推动蓝莓产业发展振兴。
在陈疃的一处温室大棚内,已经潜心钻研、扎根蓝莓培育18年的李春雷和工作人员正在给蓝莓树浇水、修剪病枝枯枝,这些蓝莓种苗是东港区陈疃镇正在尝试培育的新种苗。
“从事选育新品种是个慢工细活,没有耐心是不行的,十多年扎在这上面毫不夸张,因为一个新品从杂交育种到真正培育成功,一般得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最后才能将优质蓝莓果送到老百姓家里。”李春雷介绍。
在2022年3月,这里又新栽培了200余株蓝莓新品种,经过观察长势、对比结果情况,已经陆续淘汰40余株,果粒大、口感好、易保存、适应性强的种苗最终胜出。
陈疃是“中国蓝莓之乡”,全镇蓝莓种植面积近2.8万亩,年产鲜果8000吨,产值突破4亿元。如今,在陈疃,还活跃着很多像李春雷一样的“蓝莓达人”,他们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其自身的不断探索,更离不开各级相关主管部门、特别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长期指导。
在蓝莓的栽培上,陈疃镇不遗余力地发挥高层次技术人才的作用,定期邀请中国著名蓝莓种植研究专家李亚东等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与省农科院刘庆忠团队深入合作,更有博士常年扎根在温室大棚内,对蓝莓栽培进行研究指导。
而搭建的11个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家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双创”平台,以及引进的4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7名高层次人才,更是给蓝莓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先进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蓝莓产业发展照亮了前行之路。蓝莓产业园区内95座标准冬暖式蓝莓大棚,全部启用了物联网智慧平台,棚内温度、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都可以通过传感器的方式上传到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实时了解棚内的土壤和空气的温度。此外,通过蓝莓物联网信息管理和指挥平台,可以实现园区农业病情、虫害、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掌握。
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让蓝莓从产量品质到果品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陈疃镇乘势而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消费者们不仅摘走了蓝莓,更体验了快乐。
产业越来越兴旺,陈疃镇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在蓝莓产业发展路上,该镇选择巧乘数字化发展东风,“线上”全面加强与京东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建设蓝莓数字农场,借助京东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提升日照蓝莓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加大对新发地、百果园等市场门店的供应。通过“雁湖京品”区域农业产业数字化升级与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建设举措,不断布局推进集约化加工链条与品牌化营销推广……如今,北纬36度蓝莓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陈疃镇党委书记刘兴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从种苗研发到蓝莓种植再到深加工、精深加工,我们将不断提升蓝莓产业附加值,打通全产业链条,让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