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速生丰产栽培,可在早春利用阳畦或营养钵培育壮苗,麦收前后移裁大田,养根壮秧,猛促秋发,第二年留茎采笋,可比常规栽培提前一年采笋。
近20年来,多使用玛丽●华盛顿500号。近年来引进推广Uc800,该品种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具有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商品性好、产量高等特性。该品种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品种。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和培育壮苗,而且移栽时可减少伤根,有利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速生丰产的目的。
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性土壤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米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大粪或鸡粪15~20千克、磷肥1千克、草木灰5千克,充分拌匀后打钵。营养钵钵高10 厘米,直径一般不低于8厘米,每亩大田备钵不少于2500个。
芦笋种子外壳较厚,且有蜡质不易吸水。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25C~30℃的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换新水2~3次,然后捞出种子,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在25C~30℃的温度环境中催芽。在催芽期间每天用25℃左右的温水淋洗1~2次,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如采用露地阳畦育苗,均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需将营养钵浇透水。播种时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厚2厘米。为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畦内应撒施毒饵,畦面平铺地膜,上面支弓棚覆膜,实行双膜覆盖。
苗床管理以调节温湿度与防治病虫害为主。芦笋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0℃ ~ 30℃,晚上不低于12℃。当60%幼苗出土后应及时去除平铺地膜,并注意逐步通风炼苗,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内。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在炼苗的基础上,根据天气情况,可去除弓棚膜,也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因通风量加大,苗床失墒较重,应注意及时适量浇水并去除苗床杂草,喷施农药防治蚜虫等病虫危害。一般苗龄60天左右,单株地上茎蘖3根以上即可定植。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立方米,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耕后耙平。芦笋移栽一般以南北行为宜。在移栽前应放线开挖定植沟,定植沟行距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50千克、饼肥40千克、有机肥2~3立方米,并与回填沟内的土壤混合均匀,回填土厚度以土面离地面10厘米为宜,株距30厘米,亩栽1500穴。起苗时随时分级,大壮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两株,做到栽植、浇水、覆土一次完成。同时要定向栽植,将地下茎上着生鳞茎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条直线,便于以后培肥采笋。幼苗成活新茎长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直至成鱼脊形为止。
芦笋定植后植株矮小,易受田间杂草危害,应及时中耕松土消灭杂草。天气干旱,应适时浇水,汛期注意排涝,严防田间积水。缺肥苗弱地块,可每亩补施15千克尿素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9、10三个月迅速生长,为速生丰产奠定基础。秋发肥--般应亩施有机肥2~3立方米,复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芦笋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体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于壮根春发高产。第二年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铲除病害来源。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