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记的胡萝卜经青岛海关驻村第一书记打造乡村振兴区域性样板村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通讯员 陈宏博、王玉梅

  站在位于沂蒙老区的山东临沂兰陵县长城镇土头村的田间地头,远远望去,广阔的田野上,刚刚拔出泥土的胡萝卜一垄垄铺展开来。30多名种植户正怀着丰收的喜悦在地间忙碌,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贫瘠的老区土地。

  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卷着灰色长袖穿着灰布鞋的人叫马佐喜,是来自青岛海关的“第一书记”。2012年以来,青岛海关响应号召助力乡村建设,先后组织了5批次28名关员来到沂蒙老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马佐喜正是其中的一员。

  自2021年11月驻村挂职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和村民在一起,带领村民修路、改善村貌、防控疫情、调节邻里纠纷,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马书记”。

  胡萝卜大丰收,对于有的人来说丰收之后愁销路,但马佐喜心理却一点也不慌。经过联系,土头村的胡萝卜很快出现在济南、临沂多地社区超市和电商生鲜配送平台,仅10天60万斤的胡萝卜便销售一空。

  马佐喜的这种底气来自于他的“先见之明”。土头村是镇上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村,近两年胡萝卜因为投资少、管理成本低、市场稳定,受到农户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如今村里胡萝卜种植面积达2600亩以上,每亩创收过万元。然而通过调研,马佐喜还是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村子40%以上人员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针对这个问题,马佐喜探索实行了“党建+大田托管+增收”新模式,将在外人员的农田纳入到村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统一管理,从种到收由合作社全程托管,水肥一体化浇灌。新模式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又使种植成本得到降低,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马佐喜自己也从一个两脚不沾泥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拖拉机开得很溜的“庄稼汉”。用村里农户赵秀的话来说,就是“来我们村里的这位马书记脑子有路子”。

  第二个问题是土头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虽然在逐步扩大,但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不足,缺乏深加工配套产业链,导致销量不够稳定,纯利润不高。如何让土头村胡萝卜种植更有“钱景”,是马佐喜驻村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马佐喜找到村支部委员赵玉龙商量对策。马佐喜喊赵玉龙为“百事通”,他是马佐喜来土头村后各项工作推进的老伙计、好搭档,家家户户情况没有他不知道的。

  同赵玉龙商量后,两人带领支部一行到山东寿光进行学习考察,参观了寿光蔬菜产业种植、管理、加工到销售各个链条。面对着自己村子落后条件的巨大差距,支部委员都陷入了沉思。

  学习归来后,马佐喜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大家来了一场热烈的探讨,最后明确了思路:一是村内条件受限无法照搬寿光模式;二是要抓主要矛盾,土头村当务之急是拓展销售渠道,卖出去才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马佐喜积极拓展资源,与各电商平台联络对接、搭桥牵线,最终联合电商公司搭上新兴业态之车,既解决了销售隐忧,也让当地农户拓宽了销售视野。接下来,马佐喜又开始着手打造自有品牌,发挥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社员和农户参与制作精包装净菜,专供高端生活超市,实现品牌溢价,打出“土头胡萝卜”这张名片。

  马佐喜的这种底气除了来自于自身对问题形势的把握,更来自于一支坚强的“战斗堡垒”。土头村党支部现有在家党员60个,几乎都是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党员。马佐喜驻村前,因为长时间不开党员会,大家思想和行动都很涣散。2020年土头村党支部还被所在镇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

  马佐喜刚来就挨户“拉呱唠嗑”了解情况,然后组织所有在家老党员开起了党员大会。会上给每位党员配发了共产党员党徽胸章,同大家一起观看乡村振兴纪录片,为老党员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种久违的仪式感让参会老党员很是触动,态度转变,行动也就能很快跟上。自那以后,土头村支部党员活动常态了,村里的活动党员都争先冲在前,非常富有战斗力。

  一年来,在马佐喜带领的支部团队和村集体,以及海关和当地政府等多方努力下,土头村里里外外形象大提升,今年10月份被评为“兰陵县美丽乡村”称号。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只有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才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得益于政策支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被评为长城镇“优秀第一书记”的马佐喜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自己有信心继续与乡亲们一起,把土头村打造成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乡村振兴区域性样板村。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