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之十二读金营兄人口与经济发展方式种耙齿萝卜
金营兄送来的这部大作放在案头已有许多时日,多次拿起又放下,这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讨论的又是当前热门和前沿的问题,与随意读的闲书不同;更怕的是金营兄是鄙人的同门大师兄弟弟,鄙人也算得是出自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之门,因此非得憋足一鼓勇气去翻开书页。
人口与经济是互为函数关系,人口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变量,同样经济发展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变量。但长期以来,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变量,强调的程度远过于经济发展作为人口发展的变量,这无疑是对发展的认识的本末倒置,忘却了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更甚的是要人为地控制和调整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变量。如此对待人口(其实际是“人”),简单地将人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简单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这一要素多了,就要减人,人少了就要加人。但很明显,人与土地、资本、技术进步等其他资源要素完全不同,不是想加就能加,想减就能减的。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人的主观意识支配着人的生育意愿时,尽管可以通过法律制度强制减人,却难以同样通过法律制度去强制加人。
天朝从学习苏联老大哥“英雄母亲”的榜样,提出人多力量大,到“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少生孩子多养猪”再到“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的放开三胎政策,几十年又一个轮回。
记得在课堂讨论时,偶更认同西蒙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将会打破马尔萨斯悲观论的人口陷阱,事实上,世界人口并没有如马尔萨斯所预言的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反而在技术进步中,集成电路却实现了摩尔定律。同样,技术进步也能破解老龄化社会抚养比高的难题。师傅说南方来的学生大概比北方来的学生更乐观。我想这可能是在南方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金营兄的著作,同样必要地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人口年龄结构这些通常的经济发展变量之外,新嵌入人口集聚变量,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所形成的与人口条件相适应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人口活跃度-经济发展理论模型”,阐述他独创的“人口规模形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回旋理论和区域发展的人口空间回旋理论”。师傅说“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4亿人的大国,在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活跃度-经济发展理论模型和人口规模回旋空间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在经济发展模型中,人口数量变量的减少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人力资本的提升必然是更为重要的变量,人口活跃度和人口空间回旋希望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金营兄20年前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和今天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方式》都是投向这些新人口学特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敏锐目光。
同门师兄弟姐妹的成就总是让我鼓舞,又让我自形惭愧,祝贺他们的成就!祝贺金营兄的大作!祝贺金营兄晋长江学者衔!待疫情过后,再赴白洋淀同捡野鸭蛋,并来一坛上好的衡水老白干。
同门各位都在学术上耕耘,我也在土地上耕种。最近收获了耙齿萝卜(又称耙子萝卜),但没有大丰收,因为这种萝卜产量本来就低,况且这次又没有种好,虫害严重,所有的叶子都布满了虫口,只好自嘲为纯天然、没污染。耙齿萝卜是白萝卜的一种,比起普通白萝卜要小许多,好像是只有在珠江三角洲才生长。一年只种一造,中秋后种下,约一个月就有收成了。
冬吃萝卜,夏吃姜,甚至将萝卜当作小人参,中医有一套说法,俺不懂,只觉得萝卜好吃。生吃熟吃晒干吃腌来吃都行,而且做法多多,做菜做汤做糕做零嘴均可。做菜的时候,可以单独清炒,也可以与各种荤肉搭配,可算得上是菜中百搭精品。在无数种萝卜做法中,俺最爱的是萝卜牛腩和萝卜筒骨汤了。炖烂的萝卜牛腩,浓浓的牛腩味完全渗透进萝卜里,广州街头有不少卖萝卜牛腩的摊档,许多买者都希望档主多给萝卜。煲足火候的萝卜筒骨汤端上来,总是先少咪一口热汤后就大口吃几块煲得够淋(煮得够烂的意思)的萝卜,最后才啃筒骨。
忽然想到“一个萝卜一个坑”,通常是在微观层面说一个职位一个人。要是放到宏观层面呢?在广袤的大地,萝卜必定不够,自然不会只种萝卜;若然萝卜真的多了,那就开垦新土地,更要科学种田,精耕细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