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只常见7类腹泻疾病诊断及治疗

前言:

猪肠道疾病作为猪只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仔猪阶段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耗料浪费)、诊断难度大、病因多但是可防可控可治等特点,控制猪群肠道疾病是也是执行“养重于防”工作的核心。

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病毒性腹泻):

①15日龄内哺乳仔猪致死率高90%以上,血清型单一,发病表现以水样喷射状腹泻、味道腥臭、呕吐、严重脱水口渴为主,愈后仔猪易成僵猪;

②发病机制:仔猪小肠空肠段绒毛脱落、萎缩、变短 →机体无法吸收营养物质→电解质运输机制失效→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猪只心、肾衰竭死亡;

③猪只肠道肿胀、半透明、卡他性病变,胃内充满淡黄色、未消化的凝乳块;


2、猪流行性腹泻(猪病毒性腹泻):

与传染性胃肠炎一样,也具有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皮肤发干、眼窝凹陷,且潜伏期更长,病变部位也以小肠为主;

猪只回肠壁变薄、水肿、充血,充满黄色黏稠液体,胃中含大量黄色凝乳块;


3、猪轮状病毒腹泻(猪病毒性腹泻):

①猪只急性发病,不吃乳、呕吐、灰白色或黑褐色、水样糊状腹泻,仔猪症状严重,大猪症状轻微;

②发病机制:猪只肠绒毛末端上皮细胞感染病变→ 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失衡→电解质失衡→肠道渗透压改变→出现分泌性腹泻;

③病变猪只肠管半透明、黏膜脱落 、内容物为灰黄或白色水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胃内容物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4、仔大肠杆菌黄白痢(猪细菌性腹泻):

①仔猪黄痢在7日龄内多发,死亡率高,发病迅速,腹泻呈黄色水浆状稀便,含凝乳块;

②仔猪白痢在10-30日龄内多发,死亡率较低;

仔猪粪便特征以黄色、白色糊状、黏腻、恶臭状腹泻;

③此外,大肠杆菌还可因肠毒血症导致仔猪出现水肿病,并呈现出脑炎症状;


5、猪沙门氏菌副伤寒(猪细菌性腹泻):

保育仔猪和育肥前期猪只多发,猪只病变部位集中于回肠、大肠,雨季潮湿发病率高;


6、仔猪魏氏梭菌红痢(猪细菌性腹泻):

7日龄内仔猪易发生,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仔猪症状以呕吐、排红色带血稀粪、肠毒

血症为主;


7、猪密螺旋体痢疾(猪细菌性腹泻):

属于厌氧型、G-性菌,育肥前期架子猪多发,发病猪只症状以黏液性、出血性、浅灰色或黑色痢疾为主,后期腹泻呈红色胶冻样血样腹泻、腹部塌陷,死亡率低,发病率不高,病程缓慢,但易复发且持续蔓延;

猪只病变部位以结肠、直肠或盲肠为主;


8、猪只腹泻常用的治疗方案:

①腹泻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配制方案:

20 克葡萄糖+3.5克氯化钠+2.5克碳酸氢钠+1.5克氯化钾+1 L温开水,供猪只自由饮用;

②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治疗方案:

恩诺沙星(或庆大霉素)+复方阿莫西林,或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以口服给药为主;

③猪密螺旋体痢疾治疗方案:

乙酰甲喹痢菌净或林可霉素肌注治疗,同时肌注维生素C,或口服使用泰乐菌素;

需要与其鉴别的是猪增生性回肠炎(糊状粪便、猪只均匀度差),治疗方案同样可用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均有效;

④仔猪红痢:敏感药物包括乙酰甲喹、甲硝唑、林可霉素;对症治疗药物包括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等;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