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重新回到原点IDEXX蓝耳病净化研讨会都传递了哪些新观点
几番风云变幻,养猪行业在近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诸多变化,双疫情叠加、饲料成本疯涨、复杂的国际形势等等,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促使我们直面挑战。而在国内猪场危害多年的蓝耳病,持续吞噬着猪群的健康以及行业的未来,对于该病的有效控制与净化将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的帮助兽医提升猪群健康状态,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并增加盈利,7月25日,IDEXX组织召开“蓝耳病净化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周斌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建峰研究员、IDEXX公共事务总监杨炜女士、IDEXX中国区总经理马祥先生等多位大咖以及近200位行业同仁齐聚湖南长沙,共同探讨蓝耳病净化之道。大会同期在线直播,吸引了35万人次在线观看。会议伊始,IDEXX亚太区总经理Elaine女士为大会致辞。她表示,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中国养猪行业在养殖结构、生物安全防控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逐渐掌握非洲猪瘟防控方法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防长期威胁养猪业的另一大传染病——猪蓝耳病。期望本次研讨会能对各位养猪朋友有所帮助,IDEXX也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继续努力。蓝耳病仍然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首要疫病。杨汉春老师表示,目前蓝耳病的流行总体平稳,呈现散发和地方性流行,流行强度与传播有所降低,但由于PRRSV的演化、重组与毒株多样性,与非洲猪瘟相比,蓝耳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更大。降低PRRSV传入阴性猪场/种群,降低PRRSV新毒株传入阳性猪场/种群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PRRSV对各个生产阶段猪群的影响,是防控PRRS的基本策略。当前,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物安全措施有助于PRRS的防控,但也面临诸多难题,如毒株的多样性,PRRSV的持续变异与演化、不断有新毒株出现,PRRSV减毒活疫苗有效但不能达到清除性免疫,对异源毒株的交叉保护效力不确定,疫苗病毒与野毒株的重组产生新毒株。其次,控制猪的流动、人员流动,降低PRRSV传入猪群的潜在风险。第三,策略性地使用PRRSV减毒活疫苗,进一步降低PRRSV毒株的演化、重组与毒株多样性现象。最终,推动种猪场的PRRS净化,从区域控制走向区域净化/根除。周斌老师在分享中提出,变异是RNA病毒一个永恒的话题,而PRRSV的易变性导致我们需要不断更换更优良的疫苗。PRRSV毒株间的重组是PRRSV变异和演化以及新毒株产生的重要分子机制,在增强致病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猪只感染PRRSV后,感染和损伤PAM细胞导致抗原递呈能力下降,引发机体炎症反应,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病毒病免疫失败,各种疾病混合感染,从而给养猪生产带来损失。“蓝耳病的防控必须多管齐下!” 周斌老师强调,重视监测/检测、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为上策,必要的、适时的药物保健为中策,疫苗免疫为下策。要从“种”入手,加强母猪的选育和公猪的净化,产房仔猪依靠母猪,保育仔猪加强环境和其他疫病的联防联控,育肥猪控制好细菌的继发感染,免疫接种要因地制宜、一场一策。而闭群饲养、病毒监测、减毒技术是PRRS净化的重要措施,空气过滤系统能有效阻挡PRRSV的气溶胶传播,帮助猪场快速实现蓝耳病净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建峰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核心,尽管商品化PRRS疫苗投放市场已超过20年,但目前仍未控制和根除该病。当前商品化PRRS疫苗种类庞杂、质量良莠不齐,活疫苗安全性差,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差,产生中和抗体滴度低,对异型毒株交叉保护力低,几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针对当下疫苗免疫的几个问题,张建峰老师进行了专门的攻毒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蓝福莱单针免疫对类NADC30仍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活+死的免疫程序在改善猪只的生产性能、对动物的保护性上与单针蓝福莱没有差异,快速降低蓝耳病病毒载量这一概念并不成立。张建峰老师表示, “我们需要更优异的弱毒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急需提升灭活疫苗品质(毒株配型、高滴度培养),亚单位疫苗是未来PRRS疫苗的研发方向。”并对PRRS综合防控提出建议:通过样本检测,确定PRRSV传播链条、各猪群抗原流行率;确定PRRSV感染压力对生产成绩的影响;确定并实时跟踪场内毒株类型;加强引种/并群监测,提升母猪群体健康度,控制垂直传播;加强生物安全举措,阻断水平传播。对部分猪场PRRSV测序的结果表明,PRRS的变异是普遍的、高频的存在,以监测为手段,配合疫苗、药物和管理等手段进行的封群净化是可行的,也是目前最经济的净化PRRS的方案。李昭春总监提到,由于猪只感染和免疫疫苗后的病毒血症及抗体检出时间存在差异,需要建立猪群的基准线,根据PRRS 感染时间轴来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而IDEXX的PCR 和ELISA 是最佳的抗原、抗体检测工具。生物安全级别高、多点或两点式饲养模式、批次化生产模式、硬件条件好的猪场,可以考虑做PRRS净化,但同时要提前考量稳定双阴后备猪的来源、成本评估、生产与净化的协调以及净化的时间。![]()
![]()
李昭春总监强调,净化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以为结束了,但还没有结束,甚至重新回到原点。蓝耳病非免疫净化成功的标准是以蓝耳双阴猪完全更新场内抗体阳性猪,而检测是评判转阴的唯一标准,合适的样本、合适的数量是获得准确、有效检测结果的基础。针对非洲猪瘟野毒感染,2019-2020年我国提出“精准清除”策略,即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和科学的采样,做到早发现(最好在潜伏期)、早处置(采取编组连坐方式,快速、简洁处置疫情)。到2021-2022年,由于ASFV毒株复杂化,病毒潜伏期长,水平传播和隐蔽性传播比较强,病毒时常处于静默状态,给非瘟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针对弱毒、类疫苗毒、野毒感染,精准清除进入2.0时代,需要做到精准清除、动态清零、因场施策、因地制宜。王长年经理提到,精准清除1.0,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环境监测。当田间感染小于2%-5%时,可以实施精准清除2.0,当田间感染大于10%时,无法实施精准清除2.0。在实施动态清零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做ASFV抗原和抗体检测,样本要同时涵盖“环境+猪只”,需要使体内病毒“活化”如免疫增强剂刺激、灭活疫苗刺激,有利于监测和检测;增加空气采样有利于早发现ASFV。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