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中国即将实施全球牛肉进口配额制?
近日,关于中国即将在8月份对进口牛肉施行全球配额制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并引发行业关注。
此消息来源是国际权威的《世界牛肉报告》(WBR报告)。据其披露,中国政府将在两周内对开展的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做出最终决定:拟对进口牛肉实施全球配额制——在进口量超出配额后,要么暂停进口,要么对超量部分加征80%关税。全球配额制旨在保护国内肉牛产业发展。
虽然中国一直还没有官方确认的消息,但据行业人士分析,此信息的真实性还是非常大的,政策实施也是大概率的。
全球进口配额制
全球牛肉进口配额制是指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牛肉产业、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等目的,对进口牛肉的数量进行限制的一种贸易政策。
此次中国拟对进口牛肉实施全球配额制,不针对特定国家,一旦进口量超出配额,要么暂停进口,要么对超量部分加征80%关税,相关裁决预计8月正式公布。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给国内牛肉产业争取恢复与升级的时间窗口,缓解大量低价进口牛肉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美国是施行进口配额制较早的国家。配额管理作为美国调控牛肉市场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平衡国内牛肉市场的供需关系,保护本国牛肉产业的利益,同时兼顾国际贸易规则与外交关系。通过设定进口配额,美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牛肉的进口量,防止国外低价牛肉对国内市场造成过度冲击,维护国内牛肉价格的稳定,保障本国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收益。配额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与其他牛肉出口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成为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重要议题。
配额制的核心,是通过“数量管控 差别关税”平衡国内外市场。
具体来看,政策将根据近两年进口数量,明确一个“全球总配额量”(根据2024年进口牛肉总量287万吨,中国全球总配额量应接近287万吨),在额度内的进口牛肉可享受正常关税(目前中国对部分国家牛肉进口关税已低至5%-10%);一旦总进口量突破配额,超量部分要么被暂停入境,要么面临80%的高额关税——这意味着超量进口的牛肉成本将大幅上升,在市场上几乎丧失价格竞争力。
实施配额制的背景
近几年,中国肉牛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进口牛肉价格低,直接冲击国内肉牛养殖。按2024年进口牛肉287万吨计算,占国内消费量的28%,同期国内肉牛养殖行业却陷入“量价双跌”困境:活牛价格同比下降20%,能繁母牛存栏量连续3年下滑,中小养殖户亏损面超过60%,行业恢复至少需4-5年。为扶植国内肉牛产业发展,被迫实施进口配额制。
配额制对国内肉牛产业影响
短期内价格波动明显
进口价格快速上涨。整柜价格两天内每吨上涨300-600元,部分企业件套价格突破51元/公斤。
贸易商加快清关。贸易商整柜订单量环比增长40%,部分企业甚至提前锁定2025年Q4舱位。进口商开始加快清关节奏,担心8月裁决后超量部分面临高额关税,部分企业甚至提前锁定9-10月船期的货源。
终端零售市场进货价上涨。终端虽暂未出现明显调价,但农贸市场商户反馈“进货价涨了,补货更谨慎”,部分商超已开始调整进口牛肉与国产牛肉的陈列比例。
国内活牛价格温和上涨。受此信息影响,国内养殖户预期转好,惜售情绪升温,多地活牛价格小幅上涨。
长期影响深远
国际供应链则面临重构。配额制将倒逼进口来源国重新规划对华出口策略。
巴西、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将扩大对华出口份额,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供应国可能转向东南亚、中东市场。这种调整将加剧全球牛肉贸易的区域化特征。
增加国内加工企业成本。对国内餐饮与加工企业而言,配额制将带来成本压力。2024年进口牛肉占餐饮供应链采购量的45%,若配额实施,部分企业可能被迫转向国产牛肉,导致原料成本上升 15%-20%。
倒逼国内肉牛产业“从生存到升级”。配额制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国内肉牛产业创造“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国内肉牛产业应抓住机会,从肉牛品种、产业链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快速提升,缩短国内牛肉生产成本和质量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