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梭菌疾病防控实践
梭菌是羊群体中的一类常在菌,也是人和其他动物肠道中的菌群之一,不适宜的环境,气候,食物,水源,运输,惊吓,产羔等,都会造成机体内的梭菌呈爆发式增长,释放外毒素,侵害羊群,梭菌疾病往往发病时间短,无规律,弱小群体实时都能够爆发,发病急,病程短难以判断,治疗难度大。我国在70年代就已经推广疫苗对于羊场梭菌疾病的防控,距今已经有50度年的预防历史,部分养殖区牧区对于羊梭菌也列入引导性的计划免疫。
1
梭菌在羊群中的临床症状
梭菌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病程时间短,死亡之前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01急性症状
对于急性病羊,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死亡前有哀嚎,跳跃等疼痛表现,一般在早晨发现死于圈舍内或者在放牧时突然死在牧场。
02.慢性症状
对于慢性病羊,表现出呆立不动,背部拱起,腹痛不安,拒绝走动,运动失调,呼吸困难,磨牙,有白色或者血色泡沫从口中流出,抽搐,心跳加速,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有升高,排出少量黑色稀粪,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较短,少数能够持续2~3天。
03.剖检病变
病羊死尸快速发生腐败,明显臌胀,全身脏器都发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呼吸道、肠道以及心血管系统受到损害。
2
梭菌在羊群中的发病和防疫情况
01
奶山羊梭菌发病情况
奶山羊群中的梭菌发病主要来源于不同程度的应激,通常在应激最大的时期也是奶山羊梭菌发病的高峰期,奶山羊受祖先遗传的影响,喜欢跳跃,奔跑,来退避天敌的侵害,生活在岩石山上,喜欢采食高处的食物,采食挑食严重,训化程度相对奶牛来说较低,因此对于奶山羊来说时时刻刻脱离不了应激。奶山羊目前还保持着季节性发情的遗传特性,属于一胎多产的物种之一,产羔是奶山羊一年中应激最大的时候,经历分娩之痛,体重下降,营养负平衡,躲避外界天敌等,奶山羊生完一个羔之后还能奔跑,再产下一个羔。因此梭菌预防在奶山羊饲养管理工作中不是季节性工作,而是羊场的日常,防疫要全面,彻底,保持高的抗体水平。
02
梭菌防控进行时
梭菌疾病的防控,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春防中安排梭菌的免疫工作。根据疫苗说明书,免疫持续期6个月,因此一头羊一年最多做两次疫苗;金宇保灵生物药品公司生产的梭菌六联干粉苗——金梭,免疫期为6-9个月。
03
梭菌疾病在奶山羊中的最新流行
①各地不断出现梭菌疾病的流行。羔羊,育成羊,4胎以上的成年羊感染率较高,2、3胎羊发病较低,发病羊群羔羊的死亡率超过70%以上。
②经过长距离运输的羊群,产生运输综合征,多伴有梭菌的发病。
③干奶期、围产期的奶山羊,长期炎症的奶山羊(乳房炎,肺炎等)都易梭菌发病。
④羔羊,断奶期转群的羊群。
04
羔羊免疫时机把控
羔羊出生后如果只注射一次梭菌疫苗,一方面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羔羊的免疫器官发育的不完善,取得的免疫效果比较差。需要及时加强免疫,一般为首免后间隔一个月加强免疫。
3
如何让奶山羊梭菌免疫效果更优
梭菌的预防理论上认为一年防疫两次即可,但是从实际生产中我们感觉到,在羔羊时期只注射一次梭菌疫苗,秋防时再注射一次,并不能完全预防梭菌疾病的发生。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上边所列的原因外,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应该还存在免疫密度不够和缺乏加强免疫有关,大的群体还会导致漏免以及无效注射等。
01
什么是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的基础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功能。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快速且特异性地识别机体先前接触过的抗原、从而迅速对该抗原产生有效应答的能力。二次免疫(加强免疫)产生反应所需的时间更短、更迅速,反应也更强烈、更持久,产生的抗体梯度更高、更持久。在生产中,只有经过二次免疫诱导的免疫力,才能为机体提供有实际意义的保护。
02
提高免疫密度
首先,我们应知道免疫接种不等于免疫。免疫是指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免疫应答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只有当畜群的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有效水平能够达到90%以上畜群才能阻挡疫病在畜群中的流行。
03
加宽对梭菌疾病的预防面
传统的三联四防对目前的羊场梭菌,防疫面窄,金宇保灵生产的金梭六联干粉灭活苗既可以预防传统的三联四防,又可以在预防三联四防的基础上预防C型产气荚膜梭菌(猝狙),维诺氏梭菌(黑疫)肉毒梭菌(肉毒梭菌中毒症),防疫面更广,更深。
04
减少影响防疫效果的各种因素
减少应激,改变畜群环境、操作规范化、使用高质量疫苗。
走在时代的前端与科技接轨,与行业共同进步。
4
梭菌疫苗的正确使用
鉴于以上多种因素,在生产中,在母羊怀孕3个月时就可以接种6联6防疫苗了,羔羊30日龄首次免疫,间隔21天左右再加强免疫一次,同时大羊在春防跟秋防是按照规定规范操作,成年羊每年春防加强一次,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对于梭菌疫苗有效抗体的检测仍在试验室阶段,无法在牧场精准定量检测,而且费用高,时间长)
智慧防疫,免疫无疫,希望各位羊人朋友们在今后的养殖生产中共创辉煌!
文字 图片|王小龙
图文 校对|张超 李喜光 张可
金宇反刍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