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防控,这些你可能需要关注?
口蹄疫(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等。它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疫病之首,在中国,口蹄疫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属于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对动物养殖生产,影响巨大。
Experimental background
在防控措施方面,中国主要实行强制免疫政策,使用疫苗进行预防。那么,如何选择高效口蹄疫苗、如何科学使用疫苗、如何更好的防控口蹄疫,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在口蹄疫防控过程中,如下关键几点,值得关注。
疫苗选择
需重点关注疫苗毒株、抗原含量、疫苗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1、疫苗毒株
口蹄疫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因此,选择与流行毒株匹配性好的疫苗毒株至关重要。例如,针对猪群中主要流行的O型CATHAY拓扑型毒株和O型Mya-98毒株,A型Sea-97以及牛羊群中主要流行的O型Ind-2001e毒株,疫苗毒株的选择必须与这些流行毒株相匹配。比如中普生物的O、A二价口蹄疫苗,保护谱系全面,对O/Mya98、O/Cathy、O/PanAsia、O/Ind-2001、A/Sea-97/GDMM分支等各型流行毒株均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性。
2、抗原含量
口蹄疫疫苗的抗原含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在在一定范围内,抗原含量越高、越纯,免疫反应越快,免疫持续期越长。中普生物的口蹄疫苗,抗原含量>28µg/头份,免疫后7天内快速产生保护性抗体,可用于口蹄疫紧急接种,是防控猪、牛、羊口蹄疫理想的疫苗产品。
3、稳定性
灭活的口蹄疫病毒146S在4℃时相对稳定,但在37℃及以上的温度下稳定性较差,即使在几个小时内,146S损失也会很大,完整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粒子)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抗原,其数量和稳定性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果。中普口蹄疫疫苗采用中空纤维,亲和层析,膜过滤等纯化工艺,极大的去除了疫苗中杂蛋白以及内毒素;低血清、悬浮培养工艺,批次更稳定;抗体保护超过200天,18个月保护期内有效抗原保存完好。
疫苗的使用
1、免疫程序的制定
种猪群一般建议普免,4次/年;生长猪群,首先定期检测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合适的首免时间。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可能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无母源抗体的猪,3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猪,60日龄首免,90日龄加强免疫,2ml/头。
2、疫苗的保存、运输
口蹄疫为灭活疫苗,一般进行2-8℃冷藏保存。在进行免疫时,首先确定免疫头数,计算好所需疫苗数量,避免使用不完而反复冻融;其次,疫苗需进行回温,可在舍内自然回温或用水浴锅回温,避免免疫应激;最后,及时关注免疫后猪群状况,避免异常情况发生。
免疫效果的评价
1、临床
关注免疫猪群健康状况,是否有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发生等指标进行评估。
2、实验室
可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VNT),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细胞免疫评价法,病原监测法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和我国农业农村部推荐的口蹄疫抗体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但需要特定的试剂盒和设备,可参考各厂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执行。
口蹄疫,作为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更应做好日常的生物安全管控和环境控制。首先,严格执行人员、车辆、物资等的消杀流程,做好消杀彻底,效果可视,达到外疫不传入;其次,强化场内环境管控,及时清理、清扫、清洁,控制好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确保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最后,加强场区内,人员、物资、栋舍、猪群、道路的消杀工作,确保内疫不发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