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农创人#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倍受关注。国家采取投放储备猪肉等系列措施保供稳价,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稳定生猪市场的关键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仅应做好生猪的保供稳价,更重要的是在于重视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一、保供稳价应有利于保护生猪产业发展。长期以来,生猪养殖特别是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普遍处于亏损的状态。2022年下半年到10月底,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发改部门先后投放了七批中央储备猪肉,对猪肉市场价格上涨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11月份以来,生猪市场价格又开始持续下跌,猪粮比从最高1:9点多降到了12月下旬的1:6以下,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又回到了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发改部门又发声“在‘两节’等重要时段加大投放力度”,这势必又给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泼了一盆冷水,许多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对生猪补栏再一次失去了信心,带来的结果必然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生猪供求矛盾突出。在生猪养殖长期亏损的形势下,已有不少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退出了养殖行业,这对保障生猪市场稳定安全供给极为不利。
在我国,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含散养户)提供市场的生猪占80%以上,大型猪企提供市场的生猪只有不到20%,而占生猪市场不到20%的大型猪企,时有出现通过资本和屠宰垄断控制生猪市场价格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生产生猪的积极性,从而也带来了生猪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加之在生猪市场都已经到了盈亏平衡点以下,发改部门还在释放出“在‘两节’等重要时段加大投放力度”的信号,这会使本来计划增加补栏的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放弃补栏,也会迫使一些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退场,对生猪产业发展必然带来影响,也必然会造成生猪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保供稳价是发改部门的职责,做好保供稳价,既应面对现实,更应着眼长远,应本着有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提前下,统筹谋划,确保做好保供稳价促生猪产业发展,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实现保供稳价。
二、应推动生猪市场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只有充分地调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确保生猪市场的保供稳价。国家应更加重视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政策支持,重点应在确保生猪市场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区间上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在猪粮比低于盈亏平衡点的时段,国家应在这一时段加大猪肉收储力度,稳定生猪市场。另一方面,应把生猪纳入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当猪粮比低于盈亏平衡点时,应对市级以上认定的重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生猪实行价格补偿政策支持,减少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亏损损失,以调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养殖的积极性,稳定生猪存栏,确保生猪供求总体保持平衡。
三、应精准对屠宰和销售环节的价格调控。业内人士常说:“养猪的,不如杀猪的,也不如卖肉的。”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养猪亏损的多、赚钱的少,但生猪屠宰和销售环节稳赚不赔。今年12月下旬以来,一些地方生猪价格已跌破每斤8元,猪粮比也已跌至1:6以下,生猪养殖环节普遍亏损,但猪肉销售市场价格普遍仍在每斤20元左右。只重视打压生猪养殖环节的价格,而勿视屠宰和销售环节的价格调控,结果是养殖户受到损失,消费者也得不到实惠,保供稳价的目的实质上也没有达到。因此,一方面,当猪粮比低于盈亏平衡点时,屠宰和销售环节应适当让利给养殖环节,支持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发展。另一方面,养殖端价格下跌,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销售的猪肉价格也应跟随下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猪屠宰和猪肉销售环节的监督,维持市场秩序,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保供稳价政策带来的实惠。
四、应防止大型猪企和屠宰企业打压猪价市场价格。大型猪企和屠宰企业,掌握着充分的生猪市场分析数据和信息,操作生猪市场波动的办法较多,对恶意炒作生猪市场价格的行为,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造成影响的应该严惩。大型猪企和屠宰企业,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既应履行稳定生猪市场的社会责任,也应履行确保生猪市场健康稳步发展的社会责任,共同为维护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五、应加大中小型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生猪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是提供生猪市场的重要源泉,国家相关部门,在做好保供稳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和发展,对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与发展,应积极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金融部门,对中小型生猪规模养殖场补栏、厩舍改造建设等,应创新信贷产品,放宽信贷支持政策,以增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信心。应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支持大型猪企和屠宰企业与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合作,建立有利于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猪产业做强做大。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