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年底消费旺季,猪肉却“不香”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12月中旬,全国生猪价格为18.2元/公斤,较上旬大跌17.3%。短短10天就深跌如此,只是猪价近两个月过快下跌的高潮片段。来自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12月19日,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16.89元/公斤,较10月中下旬出现的年内最高价暴跌41%。下游批零环节的猪肉价格也明显回落。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截至12月22日的监测周报,当周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28.65元/公斤,较35.44元/公斤的年内最高价下跌19.2%;江苏省价格监测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2月9日,全省精瘦猪肉零售均价为22.31元/500克,较10月27日的年内最高价回落6.3%。
今年3月下旬启动的新一轮猪周期上升段行情,让此前深亏的养殖业逐渐“复活”,然而,当7个月后全国生猪期货价格涨幅翻番、养殖头均利润再超千元、江苏精瘦猪肉零售均价大涨近六成时,即使是受益的养殖业者也感叹“不正常了”。随着猪肉价格触及国家政策调控方案所设定的“过度上涨”预警区间并最终发出最高的一级预警信号,既定的政府猪肉储备投放等调控措施如期而至。应该说,两个月前生猪价格见顶回落,在反映出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这一基本面的同时,正体现出了连续7次猪肉储备投放等调控措施已落地见效。但一下子跌出了“熊市”味道,显然也非同寻常。针对近期猪价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日前再次“反弹琵琶”,称未来必要时将采取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措施。当然,这一次调节方向是猪肉收储,保供稳价的政策用意明显。
无论是近两个月的过快下跌,还是此前7个月的过快上涨,其实均非生猪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所乐见,超常涨跌往往掺杂着猪市惯有的追涨杀跌情绪,意味着经营风险的急剧放大。
“在国内,养猪这玩意儿不好弄。”镇江市养猪协会会长、镇江希玛牧业公司董事长马荣坤从三十几岁开始养猪,今年60岁了,已看惯猪市“大风大浪”,仍如此感叹。作为目前生猪存栏量1.6万头、预计全年出栏3万多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掌门人,他向记者介绍了今年猪价行情快速切换之下养猪的不易:“现在公司生猪出栏价在8元左右/500克,比年内最高价跌去了约7元,我们的养猪成本通常在8.5元左右,也就是说,在刚刚赚钱5个月后又开始亏损了,全年算下来预计总体仍要亏一二百万元。去年我们已亏了一千多万元,今年的猪又白养了。”
对于年内养猪业最“高光”时刻,马荣坤一点都不“留恋”。“为什么近期猪价跌这么狠?全因为当初这个价格就不应该涨那么凶。”马荣坤说,当时实际上生猪保有量是足够的,结果市场看涨气氛起来后,许多人对本可以出栏的生猪又进行二次育肥,指望日后卖出更高价,这就造成了生猪供应量阶段性锐减,猪价因此快速摸高。“你想想,两百多斤重的生猪,最多时一头能赚1000多元,这正常吗?能持久吗?生猪实际产能并不支持那样快速大涨,那是对未来行情的透支。事实证明,当时人们太乐观了,错估了供需形势。”
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经营猪肉批发零售生意的商户们也“失算”了。南京道光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道光原先的“判断”很有代表性:每年下半年,因为节日多和居民消费习惯,猪肉价格基本上都会涨的,尤其是越接近年底,随着居民家庭腌腊需求释放,价格往往上涨会更多。但今年最近两个月猪价一路下行,当下消费需求明显低迷,让准备年底前“大干一番”的商户们大失所望。
衡量江苏生猪养殖效益变化的猪粮比价(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比)数据曲线,折射出了今年养猪人的“心路”坎坷:3月22日创出4.16的今年最低,随后开始攀升,6月28日以5.85逼近通常的6的养殖盈亏平衡点,10月25日达到今年最高的9.03,7个月时间翻番有余;最新的12月6日数据回落至7.29,一个多月下降19%,考虑到12月中旬生猪价格加速下跌,眼下的猪粮比价应更低。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猪料比价(生猪价格和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之比)数据更“直观”:截至12月14日的12月第2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78,养殖盈亏平衡点为4.72,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437元;此前的10月第3周,全国猪料比价曾创出7.16的全年最高,当时的养殖盈亏平衡点为4.51,养一头猪平均可赚1131元。不到2个月,全国生猪养殖平均效益骤然缩水超六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猪价过快下跌,主要是受到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旺季不旺和年底生猪供应增加叠加影响所致。也就是说,供、需一强一弱,有点错配了。
卓创资讯在向记者提供的《11月份全国生猪市场月报》中分析认为,国内猪价供多需弱,造成近期猪价一路走低。在供应端方面,由于市场对后市普遍看空,因此,养殖场户生猪出栏积极性偏高,特别是随着二次育肥大体重猪陆续出栏,生猪供应相对充裕;但从需求端看,由于猪肉消费场景受限,且消费能力削弱,家庭灌肠、腌腊难以全面展开,所以,猪源消化速度显得缓慢。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朱泽坤表示,全国部分规模养殖场11月份生猪出栏量比10月份环比增长12.6%,涨幅明显。另据推算,12月份生猪出栏量较11月份环比增幅应在17%左右,将继续扩大。
而国家发改委对12月第2周全国猪料比价环比上周下降8.8%的解读是:虽然猪价降至低位后,养殖单位有抗价情绪,但随着终端消费进一步趋弱,产品消化速度持续放缓,养殖单位走货压力渐增,降价出货意向较强,造成猪价震荡下滑。
在马荣坤看来,目前,生猪养殖业再陷猪价过快下跌、养殖利润严重缩水的窘境,很大程度上仍和前两年生猪产能“扩得太大”有关。行业出现转机时,每个人都想着把自己的一块蛋糕做大,于是拼命地扩产能。由于从母猪配种、仔猪育肥再到成猪出栏,前后至少需要10个月,所以,生猪产能一旦上来了,释放就会有一个惯性过程。“总不能猪价一下跌就把母猪淘汰掉。”
因为久经市场摔打,马荣坤的经营之道突出“稳健”二字——不盲目发展,坚持把该做的降本增效事情做好。近几个月希玛牧业的能繁母猪规模稳定在2000多头,基本没什么变化,生猪出栏的节奏也按计划执行,并未因之前猪价高而刻意压栏。
在国家发改委释放保供稳价信号后,上周生猪期货价格一度“三连涨”,但随后再次回跌。目前,节前猪肉消费需求犹存,而二次育肥后的大体重生猪也处集中上市期,集团化猪企仍有冲量出栏的预期,猪市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比于一些经营者“纠结”于猪市短期波动对生意的即时影响,南京期货交易人王亮平更看重数据中长期走势性质确认对交易大方向制定的意义。他分析认为,本轮猪周期上升段行情运行至10月中下旬,也就走了约7个月,从一轮完整猪周期通常历时48个月左右看,还不能轻言本轮猪周期上升行情已就此逆转。引起各方警觉的只是上升行情的高度,尤其是7月份以后那一段涨得过猛,生猪价格的高点超过了28元/公斤,虽然距离上一轮罕见猪周期创下的40元左右/公斤历史高点还有距离,但较以往3轮猪周期20元左右/公斤的价格高点明显偏高。“如果这一趋势判断成立,那么,近两个月的过快下跌就应理解为对前期过快上涨的一种修正,本轮猪周期上行的高度和时长或许都还有空间。”
生猪养殖企业今年盈利状况似乎也呼应着王亮平的观点。很难想象,在猪企全年扯平算下来都不怎么赚钱的情况下,本轮猪周期上升段就已画上了句号。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猪周期运行至今,有两大关注点:一是暴露出猪市上蹿下跳的顽性根治不易,赚快钱赚大钱的习惯性投机思维在业内仍根深蒂固;二是自去年国家确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制定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后,相关部门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对猪市的预警监测进一步增强,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预警并按既定方案出手调控,可以说,政策调控与猪市异动“如影随形”,当市场信号“失灵”的时候,调控政策较好发挥了纠偏功能。
王亮平表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处于总体合理区间,并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调控政策既防止价格“大起”,也防止“大落”,保供稳价在确保居民吃得上、吃得起肉的同时,也在促进着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对我们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一头猪能赚个一二百元就够了。相比于暴利,行业更需要的是能支撑长期健康发展的稳定盈利。”马荣坤坦言。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