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季度经济数据丨吉林千万头肉牛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季度,吉林省生猪出栏量增长13.3%,牛出栏量增长12.4%,羊出栏量增长4.9%。千万头肉牛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1个,已建成60个。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74.8万头,同比增长12%,增幅领跑东北,位居全国前列……
10月2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晒出了三季度吉林省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成绩单。其中,畜牧产业的一串数据, 让人看到了全省畜牧产业发展的喜人收获。
“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被国家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优秀项目。前三季度,肉牛产业发展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测算肉牛养殖业产值达到448亿元,占畜牧养殖业总产值的44%,占农业总产值32%。肉牛饲养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幅领跑东北,位居全国前列,比全国平均增幅高7.2个百分点;我省牛肉产量达到32万吨,同比增长8.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4.8个百分点。”
省畜牧业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省肉牛办副主任孙考取介绍,目前,肉牛产业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这一串数据背后,是全省畜牧行业的一系列重要进展:
龙头带动,提升牵动力。
全省谋划推进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1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67个;万头以上牛场19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5个。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项目11个,新增产能73.5万头;通过国家审核入库肉牛专项债项目47个,资金需求206.7亿元,其中已发债项目28个,发行债券70.59亿元。
融资贷款,促进扩能升级。
省畜牧局组建了吉林省“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创新推出200余种金融产品。全省肉牛贷款余额232.11亿元,同比增长108.75%;活体抵押贷款累放金额52.82亿元,同比增长171%;“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被评为全国金融支农实践“十大典型案例”,有力地解决了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政策性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103.27万头,是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前的近31倍,比年初增加45.08万头,增幅77.5%。保险覆盖面占存栏量的27.33%,比年初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老百姓再也不用害怕养牛怕死赔钱了。
技术培训,指导科学养殖。
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播放微视频;点对点入户指导,现场“把脉问诊”,编印下发《肉牛养殖技术及典型模式(2.0版)》和《肉牛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等形式,做到30多万户技术培训指导全覆盖。
市场营销,推动前端养殖。
采取内抓消费提升,外抓市场开拓措施。制定出台“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通过强品牌,扩市场,提销量,抓三产带一产,促前端养殖扩增。皓月、桦牛、犇福牛肉等3个品牌登陆央视财经频道,皓月品牌专卖店在全国达到7000多家,前三季度营销额已达86.33亿元,同比增长26%。
良种提升,促进提质增产。
目前,我省正在创建肉牛种业和延边黄牛种业两个“创新中心”。今年截至9月末已生产冻精768.6万剂,销售冻精680.68万剂,同比分别增长27.46%和27.95%,在全国均为第一。
全省4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存栏1350头,同比增长13.64%,排名第二。长春新牧、吉林德信和延边畜牧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占全国7家企业的42.9%,位居全国第一位。全省15个肉种牛场存栏肉牛36340头,同比增长179.3%。省财政每年支持2500万元,对10个肉牛大县实施优质肉牛冻精补贴政策。大大提高了优质冻精覆盖面和使用率。
督导考评,政策无盲点落地。
将工程建设纳入省政府对各地政府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赋分评价。同时,通过调研、查找产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帮助协调,促进惠牛政策落地,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全省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政策给力下,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底气和速度!”
孙考取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二十大精神的要求,持续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凝聚政策、金融、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在畜禽种业、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肉牛品牌和营销市场等方面做优、做精,做大、做强。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