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林科学院关于2022年商丘市小麦种植管理技术意见

【来源:商丘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

“秋分”已过,我市小麦播种即将展开。总体看,今年我市小麦种植区域大部分地区土壤底墒充足,前茬作物生育进程部分较常年偏晚,但9月中下旬气温光照条件好,为秋作物后期生长提供较好条件;2022年小麦生产是丰收年,小麦种子质量普遍较好,进入10月份预计将会有一次明显降水,为小麦秋冬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天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小麦后期生长管理的难度较高。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华西秋雨偏早偏强,降水空间不均;病虫害基数较高,防控压力加大;秋冬季有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对安全越冬和来年春季低温冻害防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今年小麦播种管理生产形势,各地要牢固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思想,强化适期、适墒、适量、适深“四适”播种,着力防干旱、防病虫、防冻害、防渍害“四防”并重,力争一播保全苗,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

针对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形式提出以下种植管理技术意见:

一、精细播种保全苗

(一)科学选择良种。以高产、多抗为主导,以优质专用为重点,科学选择主导品种,优化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可选用抗寒抗倒能力强、节水耐旱、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的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我市西部偏沙土质地块注意选用节水抗旱、稳产高产品种;选择品种时还要注重品种抗病性的选择。

(二)强化播前准备。一是及时腾茬。前茬玉米等秋作物适当晚收的基础上尽早腾茬,确保小麦适期播种;二是种子处理。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条锈病等病害和蚜虫、地下害虫等虫害,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可选择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实现“一拌多效”。三是增施有机肥。各地要在秸秆还田基础上,耕整地前增施有机肥,并通过大型拖拉机深翻,使有机肥和秸秆同时翻入土壤深层。

(三)提高耕整质量。一是深耕深松。扩大机械深耕深松面积,力争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对旋耕整地麦田,必须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二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秆土混匀。玉米收获时要选用加装粉碎、匀抛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械,碎草长度控制在5—8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并均匀抛洒;如果收获时秸秆未粉碎或秸秆切碎长度过长或留茬高度过高,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防止秸秆富集于播种层。三是适墒镇压。强化镇压作业,避免出现旋耕不实造成的播种过深、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提高整地质量。各类麦田都要根据土壤墒情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压碎坷垃,弥补土壤缝隙。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四)提高播种质量。一是适期。我市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在合理安排前茬作物收获的前提下,全力争取小麦适期播种,为保证小麦壮苗越冬,返青健壮生长,在商丘地区小麦播种不应晚于10月30日。二是适墒。若墒情适宜,可直接整地播种;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或播后浇水,确保一播全苗;旱地要趁墒播种。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墒。三是适量。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数量,我市麦田建议控制在18万-20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四是适播深。坚持“适墒适当浅播、缺墒适当深播”的原则,防止播种过深或露籽。适墒条件下,小麦播种一般3-5厘米。五是匀播。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条播、多程序复式作业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种子分布均匀,实现一播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六是镇压。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播时未镇压麦田,可在播后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

二、强化田管育壮苗

(一)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小麦要求施足基肥,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磷、钾50%-100%底施,因区、因地调整。提倡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扩大缓控释肥、专用复合肥施用比例。补施苗肥,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对分蘖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追施壮蘖肥。对秸秆还田量大、麦苗发黄严重的田块,尽快施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促弱转壮。

产量水平在每亩450~6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6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8公斤,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6~18公斤,磷(P2O5)7~9公斤,钾(K2O)6~10公斤,磷肥全部底施,氮、钾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二)防控病虫。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根茎基部病害、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大力推行统一供种服务,全面落实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等药剂,兼治苗期蚜虫、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混合重发生地区,可使用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的药剂。同时,为预防小麦冬春发生旺长、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等,秋种时应尽量不要种植春性较强、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

(三)冬前镇压。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小麦播后未及时镇压麦田,遵循“压干不压湿”的原则,冬前根据苗情和墒情选用适宜镇压器镇压1—2次,利于保水保墒,促进冬前壮苗,提高壮苗比例。

(四)晚播应变栽培。如因茬口或墒情不能时期播种,晚播可推广“四补一促”技术。一是选用优质良种,以种补晚。当播期超过适宜时期后,应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二是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采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当浅播、浸种催芽等措施,打好播种基础。三是适度增加播量,以密补晚。通常超出适期范围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0.5万左右,但亩基本苗最多也不宜超过预期穗数的80%。四是合理配施肥料,以肥补晚。加大基肥比重,氮、磷、钾平衡施肥,促进小麦分蘖发生与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五是因苗科学管理,促苗生长多成穗。狠抓起身期与拔节期的肥水管理,促弱转壮。

(五)科学控旺防冻。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低温来临前,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长势过旺麦田,及时采取镇压、深中耕、控肥、灌越冬水、喷施化学调节剂等措施,控旺转壮,提升植株抗寒性,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