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方法有哪些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
一、早吃初乳
母猪产后3天内的乳汁叫初乳,它可充分满足哺乳仔猪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因含有大量的镁盐,有利于胎粪的排出: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抗体,有利于增强哺乳仔猪的免疫力。由于初乳中免疫抗体的含量随母猪哺乳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同时仔猪吸收抗体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这样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
二、固定乳头
仔猪有固定乳头吃乳的习性,并且一旦固定,到断奶时都不更换。如果让哺乳仔猪自己去固定乳头,往往会发生因争夺乳头而咬伤母猪乳头的现象,从而影响母猪的正常哺乳,甚至引发乳房炎,同时会出现体重大而强壮的仔猪强占乳多的乳头或占两个乳头,而弱小的仔猪只能吃乳少的乳头,甚至吃不上乳,最后可能形成僵猪或饿死,为此,应使哺乳仔猪尽快固定乳头吃乳。
三、做好寄养和并窝
当生产中出现母猪产仔数多于其有效乳头数、母猪产仔数很少、母猪产后少乳或无乳、母猪产后突然死亡等情况时,应实行寄养或并窝。寄养或并窝时,两窝仔猪的产期前后相差不超过2~3天,寄养或并窝的仔猪最好吃上母猪的初乳后再寄养或并窝,且应挑选性情温驯、护仔性强、泌乳力高、无恶癖的母猪做继母。并窝前,用继母的尿液涂抹在被寄养的仔猪身上,以防继母拒哺。
四、防止仔猪被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
仔猪被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需要重点防范。仔猪出生后,四肢行动不灵活,反应较为迟钝,且又怕冷,常会钻进母猪腹下或垫草中。一些身体较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及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经常会发生压死或踩死仔猪的现象;当哺乳仔猪体质瘦弱,没有能力吃奶或当哺乳母猪因各种原因没有奶水或奶水很少时,哺乳仔猪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有可能被饿死。初产母猪由于没有哺育仔猪的经验,乳头括约肌比较紧,因此给仔猪哺乳时特别紧张,当仔猪吃乳紧咬乳头不放而使初产母猪疼痛时,母猪往往会拒绝哺乳,有的甚至攻击仔猪,将哺乳仔猪咬伤、咬死。
五、做好防冻保温
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7日龄34~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如果母猪分娩舍内温度达不到初生仔猪所需的温度,特别是在冬季又无保温设备的情况下,温度更低。当温度偏低时,仔猪体温下降,环境温度越低,其体温下降幅度越大。当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范围时,仔猪则会冻僵,甚至冻死。所以要重点做好保温,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的基础上,在产仔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放电热板或吊250瓦或175瓦的红外线灯,一般保温灯离箱底面40厘米左右,具体应视仔猪在箱内睡眠时的分布状态而调整。仔猪拥挤打堆,说明温度过低,应降低保温灯高度;仔猪远离热源,零散分布,说明温度过高,应调高保温灯高度。严寒天气除使用保温灯外还可同时使用电热板来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六、早期诱食补料
初生仔猪消化酶活性较低,胃底腺不发达,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应及时补料,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刺激胃酸的分泌,使仔猪胃肠道尽快得到锻炼,以容纳、消化、利用饲料,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饲喂适应仔猪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在7日龄开食补料,减轻仔猪下痢。要求用质量最好的开口料。
七、补铁
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毫克铁,但100克猪乳中含铁不足0.2毫克,不到仔猪需铁量的5%。缺铁仔猪表现为贫血症状,易并发白痢、肺炎,常见于5~20日龄仔猪。补铁方法是注射含铁制剂,在4日龄内每头注射葡萄糖铁钴注射液或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毫升,或者配制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喂仔猪,取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热水中,过滤后给仔猪口服。
八、适时断奶
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能力只能维持2~3周龄,应尽早补料为断奶打基础。断乳时,必须把母猪调离出去,让仔猪留在原窝内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按中弱、大小分群或出售。仔猪断乳后的最初半个月到1个月,必须保持哺乳期的饲料种类和饲喂次数,以后逐渐改为断乳仔猪饲用的饲料,逐渐减少饲喂次数。一般农村仔猪断奶时间45天,大型良种场约在28天。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