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腾猪支原体肺炎高峰论坛 | 母猪免疫支原体肺炎疫苗对仔猪早期感染是否有帮助?

点击↖硕腾猪业关注我,加★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错过硕腾猪业消息,请将“硕腾猪业”公众号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2025年10月17日,硕腾猪支原体肺炎高峰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围绕猪支原体肺炎国内外流行状况、防控管理与未来技术方向展开深度交流。


猪肺炎支原体高峰论坛

(左起:福建永诚育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健保部总监黄建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动物支原体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冯志新研究员、硕腾全球商务发展部总监Alvaro Aldaz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振教授、硕腾中国猪事业部技术总监王科文博士)


Q&A

Q1:我们是湖南本地企业,猪场存栏母猪1.5万头、育肥猪15万头,蓝耳阴性。2023年起育肥猪放养阶段中大猪死亡率近2%,临床可见中大猪急性死亡伴口鼻流血,检测未检出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主要检出巴氏杆菌,死亡猪CT值20-25,咳嗽越重巴氏杆菌检出率越高,猪场针对圆环病毒、支原体防控已近两年。


我想了解一下,国外对中大猪阶段支原体防控策略;母猪免疫支原体疫苗对仔猪早期感染是否有帮助?是否影响仔猪7、21日龄免疫程序?仔猪不同免疫程序(7+21日龄、21+40日龄)对中大猪死亡率的影响,现有21+50日龄免疫程序是否影响中大猪支原体感染率及死亡率?


杨振:首先祝贺猪场能保持蓝耳阴性,这对提升后期生产成绩至关重要,可以降低共感染对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损伤,且断乳仔猪存活率表现优异。


其次,从支原体防控的免疫逻辑来看,猪场需以减少基础母猪群排菌为核心,降低断奶仔猪带毒/菌风险。刚刚的讲座很多数据也显示,断奶仔猪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越高,后期育肥的肺脏损伤、生产成绩都会越差。


确定免疫时间的核心原则是先摸排下游保育猪或育肥猪的支原体转阳时间,转阳时间越晚对猪群损伤越小。早期免疫的核心目的则是提升仔猪保护力,减少支原体定植。若产房整体健康或者支原体定植明显推迟且母猪群感染压力小,疫苗可推迟至断奶时接种,若育肥期转阳时间偏早,则需适当提前免疫节点。因此,精准摸排育肥猪转阳时间,是制定后续用药节奏与免疫计划的关键依据。


Dr.Alvaro:育肥后期出现的猪肺炎支原体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强化母猪场管控,避免后备猪引入时引发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循环。优化防控措施,在育肥猪血清转阳前5-6周启动药物防控,同时结合低周龄仔猪肺炎支原体单苗免疫+断奶时猪肺炎支原体-圆环二联苗免疫的组合方案,实现早期精准保护。


猪肺炎支原体是非常重要的原发病原,它感染之后会增加传胸和巴氏杆菌的感染风险,也要留意蓝耳和猪流感对PRDC加重的影响。控制好了猪肺炎支原体,也会减少这两个病毒对机体的损伤。对于猪肺炎支原体阳性场,若无法直接引入阴性后备猪,需对后备猪群实施驯化后再纳入生产群,避免引发猪群健康状态波动。


杨振:从国际防控经验来看,欧美猪肺炎支原体流行呈现鲜明区域特征。欧洲已存在猪肺炎支原体阴性场,通过严格隔离措施维持场群阴性状态;美国与加拿大的猪肺炎支原体阴性场数量持续增长,得益于“全进全出”生产模式与科学的后备猪管理,其核心场与扩繁群多保持阴性,能为PS场稳定供应阴性后备猪。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2015-2024年追踪数据显示,猪肺炎支原体检测样本阳性率从约30%降至10%左右。以美国派斯通体系为例,过去7-8年超90%的PS场实现猪肺炎支原体净化。


王科文:这个案例从临床诊断来看,仅通过PCR检测到低载量巴氏杆菌,不足以直接判定其为致病原。巴氏杆菌作为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群,当遭遇天气变化、环境应激等诱因时,即使健康猪群也可能检测到该菌的存在,单纯的病原检出无法等同于致病关联。


猪肺炎支原体控制还是建议通过STOMP PLUS®系统监测各养殖阶段猪群的血清学动态,并结合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综合研判。若血清学转阳时间与临床发病症状呈现明确的关联性,再据此反向倒推,优化免疫与用药节点。具体实施中,在猪群出现明显血清学转阳前7-8周完成有效免疫接种,药物则需在明显转阳前5-6周提前添加,以确保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Q&A

Q2:猪场猪群120日龄前成活率超99%,但中大猪阶段死亡问题较为突出,全年平均死亡率达1.6%(月均死亡率0.5%)。当前针对支原体防控,主要采取母猪免疫结合日常保健的基础防控模式,但未使用高端防控产品。计划在明年将中大猪全年平均死亡率降低0.5个百分点,因此想请教,优化支原体防控方案是否能够达成死亡率下降目标?对于实现支原体与蓝耳病双阴的高健康水平猪场,其中大猪阶段的死亡率通常为多少?


王科文:育肥猪120日龄后全年死亡率控制在1.6%,该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较高管控水准,想要实现完全零死亡的目标难度极高,仅有少数猪场能达到极低死亡率状态。目前部分企业提出进一步降低该阶段死亡率的需求,后续执行过程中的管控难度将会持续增加。


结合多场实操案例与临床经验,120日龄后育肥猪死亡原因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首先,从病原微生物诱因来看,细菌类感染中以链球菌、放线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最为常见,这类细菌在正常养殖环境下致病性较弱,但当猪群遭遇应激或环境条件恶化时,便会引发明显病症;病毒诱因中,圆环病毒感染是重要诱因,部分死亡案例与圆环病毒单独感染或与其他病原协同感染密切相关。


从典型临床症状来看,急性死亡案例中,部分猪只无明显前驱症状即突然死亡,或表现为全身苍白后快速死亡,剖检多伴随严重内出血症状;消化道相关死亡以胃出血、胃溃疡为典型特征,此类情况归属于消化道出血综合征范畴,其典型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结合临床兽医实操经验,育肥猪后期死亡率的精细化控制,并非单纯针对单一病原的防控工作,而是需要构建综合防控体系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点击下方小程序码,免费猪病问诊


往期内容回顾

                点个在看再走吧~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