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下跌40猪价破8奔7重回一年前两节临近猪价何去何从
两个月前(10月20日),国内生猪价格上涨至年内以来的最高点28.6元/公斤,对于当时的养殖端来说,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也让让大家对年末猪价有了更多的期许。但令业界大跌眼镜的是,随后猪价跌跌不休,在两个月的时间就下跌了40%以上。尤其是12月份,陆续跌破10元、9元和8元关口,目前已经进入7元时代,基本回归年初,养殖端再次面临亏损局面。说好的“猪周期”呢?元旦、春节将至,猪价将何去何从?
猪价两月下跌40%,养殖端再度面临亏损局面
12月,属于猪肉传统消费旺季,但国内猪价却迎来最迅猛的超预期下跌,在10日跌破10元关口、17日跌破9元关口、20日跌破8元关口,下跌节奏之快实属罕见。
截止12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15.81元/公斤,和10月20日年内最高点28.6元/公斤相比,两个月内下跌12.79元/公斤,跌幅44.72%。在跌破去年同期水平的同时,生猪价格在经历了一年的涨跌浮沉之后,再次回归年初原点。
伴随着猪价重返7元时代,养殖端再次转入亏损。从目前的养殖水平来看,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大约在17~18元/公斤左右,中小散户的养殖成本大约在16~17元/公斤,这也意味着目前猪价已经跌破成本线,养殖端集体转入亏损。
消费旺季,猪价为何跌跌不休?
四季度属于我国猪肉传统消费旺季,尤其是随着气温下降,南方腌腊陆续启动,我国猪市进入年前消费高峰期,但今年猪价仍阴跌不止,而且表现出较大跌幅,根本原因是需求增长难敌供应增加,在市场信心不断受挫下,恐慌情绪蔓延,被动出栏形成踩踏现象。
从供给端看,进入12月份以后,养殖端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首先是规模养殖场,12月是规模养殖场年底冲量月份。根据机构监测数据,12月样本企业出栏计划环比增加了6%左右,同时普遍存在提高年内出栏计划和降重增量的现象。
其次,是二次育肥集中入市。尽管前期部分二次育肥猪随猪价下跌实现出栏,但仍有相当存量对标旺季需求,目前市场300斤以上中大肥猪猪源增多,但由于消费端不及预期,二育肥猪出栏缓慢,叠加年末养殖户面临回笼资金偿还贷款压力,被迫认价出栏,对市场带来不小冲击,目前肥猪价格已经低于标猪。
从消费端来看,进入12月份之后,随着气温下降以及疫情精准防控实施,腌腊集中消费缓慢启动,但受防控形势严峻影响外出集中就餐以及消费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今年腌腊消费整体较往年缩水。其中,腌腊重地川渝地区目前腌腊消费已经临近尾声,消费量减少多达3~4成。
整体来看,预计月末腌腊消费将基本结束。受消费疲软影响,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在12月15日达到峰值后,目前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屠宰企业猪价下跌现象较为明显,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二次降价。
另外,此前相关部门表示将适时投放猪肉储备,在“两节”等重要时段将加大储备肉的投放力度,进一步助推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从供需来看,近期国内猪价持续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同时养殖端竞价出栏,短期供需错配所致。
两节临近,猪价何去何从?
根据生猪价格运行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假期过后,生猪价格大概率进入低迷阶段。因此,养殖端将出栏计划多锁定在春节前。同时,由于今年春节提前,在1月份留给养殖端出栏的时间有限,部分出栏任务提前至12月份,叠加规模养殖场年末冲刺出栏计划,预计12月份提前出栏量将占到1月份出栏总量的20%左右。从中小散户来看,前期二次育肥猪源出栏缓慢,也会对年末猪价造成冲击。
综上所述,由于12月份出栏基数高,而需求在短期内又难以有效提升,猪价被动下跌压力仍存,因此,12月份猪价不排除进入过度下跌预警区间的可能。
进入1月份后,生猪出栏量环比将大幅下降,同时,养殖端抗价意愿逐渐增强,叠加春节前消费预期会有一定回暖,猪价跌势或有减缓和弱势反弹的可能,但整体仍在低位区间波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