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兜下午察累计出栏111亿头上市猪企抢跑的动力是什么
亚欧猪病防控 高级峰会
伊科拜克 总裁 余伟权
副教授/博导 周磊
研究员/博导 冯志新
南京博维特健康管理创始人 曲向阳
八方同创 总经理 赖志
博士/副教授 刘远佳
伊科拜克 技术总监 邓小红
伊科拜克 全国销售总经理 曹玉良
日前,有记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牧原股份提问:“公司下一步的扩产计划是什么?”
牧原股份回复称:“随着前期生猪价格回升,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好转,对部分养殖项目复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建养殖产能在600万头左右,预计今年年底公司生猪养殖产能可达7500万头左右。”7500万头的生猪养殖产能,正是牧原股份12月初把今年的生猪出栏量从原计划5000万头-5600万头上调到6100万头-6200万头的底气。除了牧原股份提高了今年的生猪出栏量外,温氏股份、天邦食品、新希望等多家上市猪企也纷纷加快了生猪出栏节奏,冲刺全年销量。按照今年前11月公布的2022年出栏数计算,上市猪企已累计出栏生猪1.11亿头。根据各公司2022年出栏目标推算,12月上市猪企或将出栏超千万头。据悉,从11月1日到现在,生猪外三元价格已累计下滑24%。单看12月份的第二周猪价走势,在供过于求的现实面前,近期猪价持续下跌,其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11月份规模猪企整体生猪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另一方面则是高价猪肉掣肘,消费端购买意愿不强导致。从目前情况来看,12月的生猪出栏量只会更多,生猪均价比11月的价格更低。那么,上市猪企明知道走量就会遭遇降价,为何还要这样做呢?第一,争取完成各自此前制定的2022年度出栏目标。按照目前的生猪出栏节奏,结合今年3月份418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多数猪企将“轻松”完成年度目标。第二,在猪价未跌破成本线之前,每头出栏的生猪都有盈利空间,卖的越多,公司的现金流越充裕,资产负债率越低,财报看上去也会更加好看。截至12月14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20.40元/公斤,而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已控制在15.5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完全成本已下降到17元/公斤,神农集团目前出栏成本为16元/公斤。如果按照17元/公斤的标准计算,按照今日的猪价出栏一头110公斤的标猪,可净赚374元。第三,规模猪企的生猪出栏量越高,生猪行业的集中度越高,猪企的“价格”话语权也随之增强。这样一来,市场竞争更趋于公平、有序和明朗,利于上下游合理安排生产。业内预计到2025年左右,规模猪企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0-40%甚至更高。
从今年3月-11月,规模猪企生猪出栏量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这主要受去年产能去化的影响所致。今年3月、4月规模猪企出栏量在1143.12万头和1134.45万头,达到今年高点,之后开始逐月下降,到7月降至921.56万头。8月之后规模猪企出栏量出现止跌回升,8-11月出栏量连续4个月环比小幅增加,11月出栏量增至1141万头。关于规模化、集约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规模企业出栏量如今处于高速成长状态,多数企业“内生+外延”扩张产能。但规模猪企的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甚至会出现猪企之间的价格“共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失去市场话语权的散户,生存空间也被挤压得千疮百孔了。此外,规模猪企虽然能快速形成巨大产能,保障市场供应,但产能一旦过剩,势必拉低生猪出栏价格。猪价过低,对于散户而言,无论从政策扶持力度上,还是从成本控制上,抑或从技术、资金、人才上,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因此,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散户”肩头,都是一座大山。写在最后:随着生猪养殖门槛的逐渐提高以及养殖规模效益的逐渐显现,散户比例或将继续减少。这是每一位散户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选择题,同样也是每一位扎根在生猪养殖行业的人士不得不面对的一道思考题。有人说,与规模猪企合作,背靠大树,不失为散户求变的一种捷径。有人说,发展特色养殖,走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找到规模化养殖无法复制的一条路径。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