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传入猪场很难根除学习猪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产气荚膜梭菌曾成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梭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常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

 

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已在江西省零星散发,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仔猪和种猪发病率高于育肥猪,在仔猪中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甚至死亡,病死率20%—70%。

 

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多数养猪专业户呈暴发流行,之后呈零星散发。此病一旦传入猪场很难根除。

 

对多个规模化猪场调查发现,发生此病的猪场为数不少,发病初期往往不被饲养员和兽医重视。

 

生猪

 

为此,笔者就新建县某猪场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疫病防控和治疗结果作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1、发病情况

 

1.1生长育肥猪和种猪

 

表现为“猝死”症状的发病急,病程短,有的育肥猪特别是种母猪前一天下午投料饲喂表现正常,第二天早上即当场死亡。有猪场在2009年间,发生“猝死” 病例有25余头,其中以种母猪为多,症状轻微经抢救治愈的不到5头。2009年至2012年已“猝死”5头母猪,轻症6头经治疗6~10d后康复。

 

1.2新生仔猪

 

常在1~3d内发生,有的仔猪表现出排血便,有的尚未表现症状就死亡,有猪场在2008年发生两窝仔猪红癞病例,当时误以为是伪狂犬病引起的死亡,未及时治疗全窝死亡。

 

2、临床症状

 

2.1育肥猪和种猪

 

表现“猝死”症者,从外观看表现为全身苍白,口角张开,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的泡沫,腹部极度膨大,肛门外翻。轻症者,发病初期不食、常有呕吐现象,排便黑、外观象牛粪,内观暗红色,严重者转为酱色。个别肛门排出长约一尺多长的绒毛膜坏死物,排血严重,腹部逐渐增大,口角张开,流涎或泡沫,精神低沉不安,体温稍高或正常,皮肤逐渐变白,如不及时救治,表现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狂躁,腹部极度膨胀大,皮肤发绀后衰竭死亡,死后皮肤苍白,口鼻流血水样泡沫。

 

2.2新生仔猪

 

仔猪出生后当天发病,突然下痢,后躯沾满血样的稀粪,病猪虚弱,不愿站立,很快进入频死状态,有的直接昏倒死亡,待剖检,肠内容物红色或黄红色,未经救治3d内死亡。

 

3、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病程短、发病急,常用药物治疗时效果不佳,对有该病史的猪场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3.1魏氏梭菌类毒素铝胶苗皮下注射

 

母猪怀孕一个月时皮下注射3ml/头,20d重复免疫。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3.2零星散发该病的猪场

 

建议用甲硝锉粉剂按200g/t或用小苏打添加饲料中喂服,或用二氧化氯化水按常规量加倍拌料喂服,喂3~5d后停喂。此方法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3.3产房、猪舍、周围环境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清洗临产前母猪奶头,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传播。结合疫苗免疫效果更好。

 

3.4发现及时、症状较轻的种猪

 

可采用抗生素、磺胺类药、肠道消炎药、强心、止血药肌注和碳酸氢钠或甲硝锉水溶剂静脉滴注。

 

生猪

 

4、小结

 

根据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猝死”症状突出等特点,以及防疫治疗效果,一般可作初步诊断,如有必要可作实验室确诊。

 

猪场可采取以上的预防治疗措施,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疫情,作出初步诊断,积极采取相应防疫和治疗措施,控制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