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防治用药物好还是疫苗好学会了很有用
近两年,很多猪场中都有出现过蓝耳病,相信养殖朋友都对蓝耳病很熟悉。这种病传染性极高,被称为“猪艾滋病”,各种品种、年龄的猪都可能感染,会使猪群生长慢、降低繁殖能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放大效应”,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致病细菌,对猪场危害极大,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传播方式
蓝耳病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使是微量也足以造成大面积感染。蓝耳病病毒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在水中可以存活11天,在集粪池中可存活7天,在干旱和高温条件下最容易失活。
蓝耳病是多元化的感染方式,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如接触病猪的粪便、尿液、口水、鼻腔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等,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
①、通过口腔摄入造成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
②、病毒侵入血液或肌肉造成感染,可能发生在猪场日常工作如:注射、去势、剪尾等操作中,以及猪只间相互的啃咬和争斗中。这种感染方式只需要极微量的病毒就可以造成感染,一定要注意;
③、通过怀孕母猪传染给胎儿。
表现症状
蓝耳病分经典毒株和高致性毒株,经典毒株发病率约50%~80%,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很多猪场都是有发生,但是没有大面积死亡。高致性毒株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
母猪:产木乃伊胎、弱仔、死胎、怀孕中后期流产(血胎),产后出现炎症、没奶的概率较高,部分猪(较少见)耳朵呈蓝紫色,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哺乳仔猪:一般是母猪带毒传给小猪,小猪如果在母体中就已经感染,出生24小时内会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呼吸急促,随着时间推移,猪身上出现蓝紫色的出血点,耳朵出现紫红色。
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和饲养管理应激有关,死亡表现鼻子流出泡沫状液体,身上皮肤发红,耳朵上有紫红色的斑,眼睑肿胀。
中猪/大猪/成年猪:一般是隐性感染,比较少有症状,偶尔有猪出现耳朵、身体皮肤发红发紫。
蓝耳病的净化
药物驯化:成本相对较低,一般适用于中小型养殖户。
①、封群及环控
封群就是不再从外面引进猪回来,封群的时间最少6个月,通常建议封群一年。另外注意环境饲养管理要达标。
②、淘汰隔离病猪
病猪症状轻微进行隔离治疗:蓝耳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据自己猪场的情况,隔离对症治疗,用一些增强抵抗力以及防止继发感染的药物。
病猪症状严重建议直接处理:一旦病猪身上开始出现紫红色,耳朵发红发紫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治疗意义不大,还会持续扩散病毒,建议直接处理。
③、做好消毒管理
最好每天消毒一次,减少环境病原扩散。
④、药物控制
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可以减少蓝耳复制,同时减少其他肺部感染,选择其中一个使用即可,能够压制蓝耳病,注意这类药物心血管毒性很强,切记不要超剂量。
另外搭配黄芪多糖+转移因子+多维+牛磺酸,可以促进抗体、干扰素生成,清除猪只体内病原。
一般刚开始出现蓝耳病时,前三个月每个月用药10~15天,连续用药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没有再发病的猪,可以抽部分猪的血液进行检测观察。
疫苗驯化: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适用于规模猪场。
目前主流疫苗有三种: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
灭活苗不散毒,但是会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弱毒苗散毒,有可能出现毒力反强;基因缺失苗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发病时免疫的疫苗,但成本高。
疫苗驯化前面的流程和药物驯化是一样的,连续用药三个月,蓝耳稳定后开始免疫疫苗,注意蓝耳不稳定时,不可使用灭活苗和弱毒苗。
第一次打完疫苗后,间隔21~30天的时间内,重复免疫一次,让猪短时间内产生稳定抗体。
二免结束后最好做一次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稳定,之后每3~4个月进行一次疫苗免疫。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