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生猪均价跌至12元斤养殖户懵了还涨得起来吗

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10月的猪价还在冲天大涨,转眼进入11月就开始频频走跌。10月底时,猪价还在14元/斤的关口之上,仅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猪价跌至12元/斤区间,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猪价下跌超过2元/斤。

如果说前期的走跌,养殖户还有很强的挺价情绪,但随着下跌的持续以及跌幅不断扩大,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也明显松动,甚至开始担忧:后续猪价还能涨吗?

要判断后续猪价还能不能上涨,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为啥猪价说跌就跌了,而且还是一跌再跌。目前的说法有很多,比如有观点认为,从供给端来看,生猪供应充足,并不存在缺猪的情况,之前猪价大涨缺乏坚实基础,既然支撑不住,所以就下跌了。

但新农观认为,这并不是根本原因,猪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不振。

从往年消费习惯来看,进入11月,灌肠开始启动,带动市场消费逐渐增加。但是今年来看,消费迟迟不振。根据记者在川渝地区的了解发现,灌肠消费十分低迷,相比去年同期要下降了60%。

其次是9-10月猪价猛涨后,带动市场猪肉价格快速上升。很多居民反映,自中秋节后,猪肉价格就有上涨的迹象,到国庆节前后更加明显。国庆节前市场猪肉价格还是十几元一斤,到国庆节后就涨至20多元了。

而对比去年国庆期间市场猪肉价格尚不足10元一斤,几乎是全年低点,再加上今年收入下滑,市场对于高价猪肉抵制情绪明显增强,消费也就迟迟没有起色。

第二个原因则是疫情频繁散发,进一步抑制消费。

虽然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但是它对民生的影响持续存在。一方面是企业受影响经营不景气,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使得许多家庭收入下滑,消费自然也跟着收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疫情散发,餐饮、食堂均受影响,居家人群的消费也明显走低。于是,在疫情影响下,消费持续低迷。

三是当猪价跌破13元/斤以后,养殖户的挺价惜售情绪明显松动,出栏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越跌越卖”的恐慌心理,于是猪价一跌再跌。

随着猪价持续下跌,那么就会产生两个疑问:

1、会跌到什么时候?

2、后续还能上涨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猪价还会继续跌吗?

我们认为,随着猪价跌至11-12元/斤的区间后,跌幅会明显放缓。原因有两个:

一是虽然当前猪价持续下跌,但是饲料价格却频频上涨,截至目前,今年已经迎来了第12次上涨。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关系养殖成本,在这波恐慌出栏结束后,预计市场会稍稍稳定,回归理性,在成本支撑下猪价跌势会渐渐放缓。

二是虽然今年消费不振,但是11月下旬后,天气明显变冷,灌肠、腌腊等渐渐启动。即便消费不及预期,但是从全年来看,年底仍然是全年消费的高峰,这个趋势是仍然存在的。而随着消费逐渐恢复,猪价自然也渐渐止跌。

那么,后续猪价还会上涨吗?

后续来看,虽然阻碍重重,但猪价上涨的几率仍然是很大的,但是涨幅明显受限。

一是在疫情及收入下滑的影响下,整体消费回升力度有限,对猪价的拉动也就有限。

二是当前仍处于猪价过度上涨的一级预警区间,这意味着后续官方对于生猪市场的调控力度仍会不断加大。

三是规模企业出栏增加。截至目前,多个头部猪企都提前完成出栏任务,收入也创下新高。

一方面是经过前期产能去化调整,猪企去化的大多是低能母猪,保留的则是高产母猪,所以产能恢复迅速,出栏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在上一轮产能去化过程中,淘汰的大多是散户,生猪市场的份额更向大企业集中,所以大企业的出栏量对生猪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所以虽然总体消费不及往年,但春节毕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消费增长的预期仍然很高,所以年前猪价大跌的几率不大,只是随着养殖成本增加、调控等影响,上涨空间变小,利润变窄。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年后消费或呈“断崖式”下跌,可能会累及生猪市场,猪价有大幅回落的风险。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